78岁的龙艳香是中原电子退休职工,独居在江汉区唐家墩街天门墩社区中原小区。上周五她睡觉前在朋友圈里刷到一条信息,说支付宝的“关怀版”上线了,字大又好用。早晨起来,她给天门墩社区书记郑青霞打了个电话,“我自己没弄好,你们来帮我一下吧”。
社区群干帮老人安装APP,
还手写操作说明
早上刚给社区打过电话,下午2点30分,25岁的网格员卢玉容来到了龙艳香的家,顺便把几天前帮龙艳香代购的药送了过来。龙艳香戴上老花镜拿出手机,卢玉容手把手教她在“应用商店”下载并安装使用关怀版,“健康码、社保、水电煤缴费都有,都是超大图标,一目了然”,边说边拿出纸和笔,详细记录下每个步骤,还现场做了一份纸质版简易说明书,如果忘记操作也能按照说明书提示操作。
“中央一台。”弄好手机的龙艳香对着遥控器说了一声,电视便切换到中央台。她说,智能家电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语音操作。最麻烦的就是首次安装APP和频繁升级,升级后又得重新登录并学习使用。好在社区不仅能上门帮忙,还经常办补习班,组织老人们学习如何使用智能设备,主要是使用与生活相关的手机APP,比如:购物、就诊、社保审核等。
数字产品很方便,
就怕时不时升级
“不知道碰触了哪个按键,电视就没画面了,后来就给售后打了电话。”家住惠西小区92岁的党克勤家中的智能电器都是身在外地的子女表孝心拣最好最贵的买,功能越多操作越复杂越难记住,时不时就连基本功能都用不了。
党爷爷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所有家电的售后电话,遇到不会用,他就打电话问。品牌厂家的售后服务都不错,会在电话里教他如何使用调试,如果还是弄不好,就约时间,24小时内就有师傅上门,帮助维修并教会使用。“过保的产品也有办法。”党爷爷说,那就找专门的售后公司,付钱就能上门“教你用”,单次百元。
党爷爷家里安装有无线网络和摄像头,子女能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他的手机里安装有微信、淘宝、支付宝等多种应用程序,高频使用的是微信和淘宝。
“刚开始也不会,天天用,用个十天半月也就会了,就怕时不时的升级,一升级画面就变了,又得好几天才能适应。”党爷爷说,他希望应用程序图标大一点、升级少一点、把经常用的自动放一起就行。智能家电比如电视机能看中央台就行,空调能冬暖夏凉就行,冰箱完全不需要语音操控,他时常会出现明明喊的是电视,结果冰箱响应了,叫的是电饭煲,结果空调开了。智能家电最好真的能“听话点”。
年轻人热心,
但老年人也要有学习意识
走进惠济路营业厅,每天上午都能看到很多“银发族”拿着手机、戴着老花镜甚至是放大镜,旁边的工作人员用缓慢的语速跟长辈们说着在年轻人看来极其简单的操作。
“点这个绿底白逗号,就进了微信,想跟谁讲话就点谁的头像方块,点住底下的长条,对着嘴巴就能说话了,一松手对方就能收到了……”龙艳香说,她遇到手机问题都是去营业厅解决,随便找一家,向任意工作人员求助,她还没被拒绝过,年轻人都会教她用,有些细心的小姑娘,还会和社区网格员容容一样,用笔纸一步步写下教给她。
龙艳香说,所有人都会老去,但依旧可以选择做个怎样的老人。她是学电子的,在网络时代,还是有被抛弃的感觉,但还是想努力不被抛得太远。所以她会主动学习使用智能设备,遇到不会用就请教年轻人,遇到记不住,就拿笔记下来,虽然不能玩得转,但至少得玩得了。跨越“数字鸿沟”更得靠老年人有自主意识。
记者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