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2022年01月17日 07:01   来源:新民晚报   郜阳

  本报讯 (记者 郜阳)“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昨晚揭晓,选出了全年最具代表性的十条流言,并根据流言性质及传播规律分为“混淆概念”“成见效应”“不当联想”“主观推断”“惯性思维”五大类别。

  2021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为:“冬奥期间天然降雪越多越好?”“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核能供暖的热水带有核辐射?”“航天员一到空间站就吃胖了?”“大象北迁是因为西双版纳生态破坏严重?”“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隔空充电有辐射危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会频繁掉线?”

  科普专家介绍,诸如“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免疫逃逸’?”“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等科学流言,用一些看起来专业、高深的科学词汇,混淆原本正确的科学理念,如果公众科学素养不足或不够理性,很容易上当受骗。而“核能供暖的热水带有核辐射?”“隔空充电有辐射危险?”等科学流言利用公众“先入为主”以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传播,实则是贩卖社会焦虑。公众面对自身关切的信息时,如果进行错误或过度联想,就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像“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等科学流言,就把一些可能性或相关性当成因果性和必然性,信息在口耳相传中就会“变味”。

  据悉,每月科学流言榜得到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协科学编辑记者分会、上海科技传播学会等支持,本报自2014年以来参与发布累计721条科学流言。

  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每年1月都会评选上一年度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流言,并邀请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解读,在社会上起到了科学辟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2022-01-17 07:01 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