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科学减重正当时!

2025-04-10 06:02 来源:新华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褪去厚重的冬衣后,许多人开始关注身材管理。9日,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季节与健康”(春季)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春季气温回暖、新陈代谢加快,正是科学减重的黄金期;减肥没有捷径,健康才是关键,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瘦身,以免损害健康。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主任张卿表示,春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同时,减重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地达到减重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张卿表示,对于超重肥胖者,除了一小部分人是由于遗传、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大多数超重肥胖是由于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摄入过多的高能量食物,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大多数超重肥胖者都存在部分营养缺乏与能量过度的双重问题。

针对市面上声称吃了能“增加饱腹感”“无痛掉秤”的减肥“神药”,张卿表示,所谓减肥“神药”大多数基于减少吸收、促进排泄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营养缺乏加重,对健康极其不利。

专家表示,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及其他有益于减重的行为改变等。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控制体重、改善健康的关键。

专家建议,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可以按照减重目标时间来制定减重计划,减重初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加强生活方式的改变,并进行长期随访,从而维持体重管理效果。(张建新、栗雅婷)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春暖花开,科学减重正当时!

2025年04月10日 06:02   来源:新华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褪去厚重的冬衣后,许多人开始关注身材管理。9日,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季节与健康”(春季)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春季气温回暖、新陈代谢加快,正是科学减重的黄金期;减肥没有捷径,健康才是关键,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瘦身,以免损害健康。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主任张卿表示,春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同时,减重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地达到减重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张卿表示,对于超重肥胖者,除了一小部分人是由于遗传、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大多数超重肥胖是由于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摄入过多的高能量食物,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大多数超重肥胖者都存在部分营养缺乏与能量过度的双重问题。

针对市面上声称吃了能“增加饱腹感”“无痛掉秤”的减肥“神药”,张卿表示,所谓减肥“神药”大多数基于减少吸收、促进排泄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营养缺乏加重,对健康极其不利。

专家表示,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及其他有益于减重的行为改变等。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控制体重、改善健康的关键。

专家建议,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可以按照减重目标时间来制定减重计划,减重初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加强生活方式的改变,并进行长期随访,从而维持体重管理效果。(张建新、栗雅婷)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春季减肥正当时 瘦身事半功倍

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近期“国家不同意你胖”“国家不允许你胖”等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连国家都在督促我了,这回真要认真减肥了”。 [详细]

高龄老人出游 如何跨越“年龄门槛”?

春暖花开,78岁的王恩翔原计划和几位同龄好友一起去张家界游玩,一咨询却被扫了兴。原来,之前口头答应他们报团的旅行社又反悔了:“本次行程体力消耗较大王恩翔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春暖花开,正值旅游高峰期,不少市民向“听语+”平台反映类似烦恼。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旅行社发现 [详细]

本轮大风沙尘雨雪天气趋于结束,极端天气为何“扎堆”?

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大风强度进一步减弱。此前,中央气象台已先后解除暴雨蓝色预警、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暴雪蓝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这意味着本轮冷空气带来的大风沙尘雨雪天气趋于结束。本轮天气过程有多“极端”?极端天气为何“扎堆”出现?多种特殊天气带来哪些影响? [详细]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报社编委会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8510915000 处置流程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