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OTC维生素当保健品 医生:过量吃反伤身
想提升身体抵抗力,不少人首先想到补充维生素,甚至将OTC(非处方药)维生素当作日常保健品服用。然而,盲目补充维生素可能暗藏风险。有人因每天服用七八粒复合维生素B片“养生”,引发急性肝损伤被送入ICU抢救。普通人是否需要专门补充维生素?为解答这一疑问,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钟荧,让她为大家解析维生素补充的学问。
过量补充维生素有风险
维生素对我们人体健康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可不意味着补充得越多就越好。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像维生素A、D、E、K这些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过量补充,就容易在我们体内积累,进而引发毒性反应。就拿维生素A来说,要是补多了,可能会让人头疼、皮肤变得干燥,浑身没力气,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脏;维生素D过量的话,血液里的钙浓度会升高,心脏和肾脏都会受到损害。而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虽然过量后能通过尿液排出一部分,但要是摄入极大量,还是会引发腹泻、神经损伤等问题。
每个人对维生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维生素的需求量。老年人为了维护骨骼健康,可能需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D;孕妇为了胎儿的正常发育,则需要额外补充叶酸。所以啊,大家可别盲目跟风补充保健品,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充。
OTC维生素养生靠谱吗
OTC维生素属于药品,用于治疗维生素缺乏相关疾病,应由医生诊断后确定用法用量,可不是养生专用。维生素补充剂类的保健品本质是食品,包装上有一个蓝色帽子图案,不用于治疗疾病,临时补充部分维生素,但也不能替代药品和正常饮食。很多研究都表明,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我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普通人好好吃饭,按照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每天吃够蔬菜水果、肉蛋奶,维生素片和保健品其实都不用吃。
什么情况需要单独补维生素
1.备孕或孕期女性应该补充叶酸,以预防胎儿畸形;
2.儿童和青少年、孕妇、老年人、日晒不足者,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
3.长期挑食、偏食或受疾病影响:比如素食者可能缺维生素B12,不吃蔬菜水果可能缺维生素C,手术后饮食受限的病人,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开具补充剂。
维生素过量的三个危险信号
信号一:恶心、呕吐、腹泻,维生素摄入过量易导致胃肠不适。
信号二:头痛、肌肉关节痛,警惕维生素A或维生素D摄入过量。
信号三:皮肤发黄、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受损,可能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摄入过量。
钟荧提醒大家,在使用OTC维生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式来服用。OTC维生素不是糖丸,吃多了反而伤身体。
(何艳)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