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保单”不受保护,跨境投保风险大
近段时间,因为“高收益”“全球资产配置”等宣传标签,跨境购买保险产品热度提升,受到部分金融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因法律体系、监管政策及产品设计等存在差异,跨境投保仍面临诸多风险。
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风险提示:境外保单不受境内法律保护,投保境外保险产品存在汇率或外汇政策变化、保单收益不确定、理赔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等诸多风险,谨慎购买境外保险产品。
准备跨境投保?不容忽视的风险! 根据监管规定,任何公司推介、宣传、销售保险产品均需持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保险许可证或保险中介许可证。任何个人销售保险产品均应在其所属的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进行执业登记。持牌机构、保险从业人员超出业务范围,宣传、推介、销售或组织安排购买境外保险机构产品,均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人士提醒,跨境投保往往存在风险。
非法“地下保单”,是最先可能面临的风险。内地居民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要亲赴境外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境外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地下保单”不受境内法律保护,也无法获得境外保险公司所在地的法律保护。即便消费者亲赴境外投保成功,大多数情况下,内地居民投保境外保单适用于当地法律。一旦发生纠纷,还可能面临维权成本高昂、投诉渠道受限等风险。
“其次是不可忽视的汇率风险。”该人士介绍,购买境外保险产品还面临特殊的外汇管理和汇率风险。例如,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均以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个人赴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未开放项目,存在政策风险;长期期交保单还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缴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此外,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的风险提示还强调了高收益演示并不等于实际保证收益、境外保单现金价值规则与境内差异显著可能造成提前退保损失惨重,以及后续保单服务存在便利性差等风险。
如确有跨境投保需求,该如何规避风险?
如果消费者确实有购买境外保险产品的需求,该如何规避上述风险?
对此,前述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建议,如金融消费者确有需求,应通过合法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切勿参与“地下保单”等违规交易,并谨慎对待以“高收益”为卖点的投资型产品。
该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境外保险产品时,应认真评估自身保障需求,仔细对比同类产品在保障范围、免责条款、现金价值等方面的差异,特别关注非保证收益部分,同时还要理性评估自身外币资产配置和汇率风险承受能力,避免因外汇政策变化导致保单失效。投保后,消费者应妥善保管投保文件、付款凭证等资料,定期直接向保险公司确认保单状态,避免中介挪用保费。
“目前,江苏省内各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丰富度和服务专业度,已不逊于境外同业。如果是在江苏生活,建议选择江苏的保险产品更有利于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该人士进一步强调,金融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切勿轻信“高收益”承诺,应充分考虑保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曹丽珍)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