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守护心脏瓣膜 把好“生命之门”

2025-09-30 06:14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世界心脏日:守护心脏瓣膜 把好“生命之门”

2025年09月30日 06:14   来源:新华网   

随着我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面临新挑战、新要求。中国心脏大会2025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65岁以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明显增长,相较于上年增加了16.4%。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如何守护好我们的“心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采访。

心脏通过规律跳动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心脏瓣膜则如同“单向阀门”,确保血液不会倒流。当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等情况时,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当前,我国约有2500万名患者受心脏瓣膜病影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张戈军介绍,心脏瓣膜病在早期阶段症状非常隐匿,很多患者会将体力下降、容易疲劳等情况,误认为是衰老现象。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部分人会出现平躺时憋气等情况。若不及时干预,病情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关注心脏瓣膜疾病对于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三高”、不良生活方式等是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三高”、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张戈军介绍,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进行初步判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发展,电子听诊器录音、人工智能识别等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但随着技术进步,微创外科、介入治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面对心脏瓣膜病,不少患者都会关心什么时候应该做手术。

广东省人民医院瓣膜及冠心病外科主任黄焕雷介绍,对于患有重度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患者来说,出现明显症状需要做手术,如没有症状则需要医生做判断。

目前,心脏瓣膜置换主要有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其中,机械瓣膜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膜可以避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但使用寿命有限,一般在12至15年。不过,随着新型干瓣等技术的出现与不断迭代,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也在逐步延长。

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黄焕雷说,这需要参考患者年龄,再结合病人体质等情况综合判断。如50岁以下的患者应考虑机械瓣膜,50至60岁的患者可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生物瓣膜或机械瓣膜。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入实施,医疗体系正展现出对老年群体更深入细致的健康关怀。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更多创新产品有望为患者带来福音。

(徐鹏航、彭韵佳)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世界心脏日:守护心脏瓣膜 把好“生命之门”

随着我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张戈军介绍,心脏瓣膜病在早期阶段症状非常隐匿,很多患者会将体力下降、容易疲劳等情况,误认为是衰老现象。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更多创新产品有望... [详细]

“年轻态”产品居双节市场C位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各大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预订数据显示,这将是一个人气足、消费旺的假期。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国庆假期00后新玩法显示,文物游、考古游、国门游、观星游、高空游、民族妆造体验、住早市附近酒店、探秘工业遗址、追演唱会与音乐节等,将掀起假期旅游新潮流。诸多如爱彼迎一样,深耕中国出境游市... [详细]

管好心血管,警惕感染性疾病“找上门”

以中老年人常见病带状疱疹为例,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9%,且一旦发病,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部分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对疫苗接种的顾虑,刘运杰表示,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疫苗,这有助于降低感染带来的叠加风险。在昼夜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