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漠中创造绿色奇迹
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900公里的阿斯旺大漠深处的中曼水井7队钻井施工现场,来自地下500米深处的清澈水源正喷涌而出,为这篇荒芜之地增添了几许诗意。这是中曼石油在埃及沙漠中已经完钻的540口水井中的一口。
不远处,大片荒漠在井水灌溉下已经成为良田,刚收完一茬西瓜、甜菜等农作物的土地上,又被种植了冬小麦,绿油油的麦苗在喷淋系统的浇灌下正在茁壮成长。
带着干粮在沙漠里步行找井位
天刚亮,中曼埃及公司总经理赵吴涛换上工作服,就带着我们往井场赶,沿途,多块农田绿意盎然。
“现在好多了,3年前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漠,道路也没有,甲方只给了一个GPS坐标,手机信号不稳定,无法准确定位,我们带着干粮在沙漠里步行找井位,每天一走就是20多公里。”回忆起项目启动时的情景,赵吴涛至今感慨万千。
跟沙海里确定井位相比,更难的还在后面。甲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是每口井井深300米左右,当地率先启动的一家钻井公司尝试着打到目标层位后,却没有发现水层,又加深了30米,还是没找到水源,因为设备没有继续钻探的能力,主动退出了这个项目。
此时,中曼埃及公司来到这里的第一支井队也已顺利开钻,打了300米也没发现水,又加深到400米,还是一无所获。
一连两家公司现场钻探没有发现水源,甲方一度开会做出了退出这一区域的打算。
再打100米,不出水不要钱
但赵吴涛很不甘心。
中曼不仅这口井打到了目标层位,其他好几台钻机也从千里之外的明亚省陆续运抵这里,一旦项目退出,将损失惨重。
就在第一口井打到400米时,赵吴涛找到甲方负责人,建议继续尝试向下钻探至500米看看情况。甲方领导虽然心有不甘,但因为费用预算十分严格的原因,无法批复这一方案。
情急之下,赵吴涛进一步作出让步,提出一个更有利于甲方的建议:“为了帮助你们找到水源,我们主动再打100米,找不到水源,这100米进尺费用我们中曼承担;找到了水源,费用你们承担,沙漠开发项目也可以继续进行。”
获得甲方同意后,中曼队伍连夜向下继续钻探了30米就发现了水层,继续钻探至450米,再次发现新的主力水层。
为了庆祝这一重要发现,甲方主要领导次日一早全部来到中曼井场,共同庆祝这一重要发现。
钻井速度遥遥领先当地公司
“在当地,很多公司都是一个月才打一口井,我们几天打一口井的速度在甲方和同行中引起了巨大轰动,连甲方的沙漠变良田宣传片也来我们项目取景拍摄,面向全球播出。”在施工现场,阿斯旺项目经理赵燕说。
在该区块施工中,当地钻井公司普遍使用的是牙轮钻头,受泥包钻头的影响,钻井提速迟迟无法突破。
中曼埃及公司在使用自己首创的空气泡沫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了PDC钻头,改良钻井液粘度,大大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克服了井漏的难题,同时又保护了水层,其他的埃及钻井公司也了解并学习到了这种技术。
此后,随着对阿斯旺区块多口水井的成功钻探,中曼也在施工中屡创纪录,提速提效成果非常显著。
自阿斯旺项目生产启动以来,中曼在这一区块完井总数占了整个区块的三分之一,遥遥领先其他51家承包商,中曼作为该区块最大的钻井承包商,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
“中曼目前承钻的阿斯旺水井项目是埃及规模最大的国家土地开荒项目,这个团队也是最优秀的队伍,在这里,中曼不仅仅是一个承包商,更像是一个合作伙伴,在很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阿斯旺项目工期紧迫,我们期待接下来跟中曼石油有更多的合作。”水井项目甲方监督萨阿德说。
新河谷省的项目如火如荼
近日,在埃及新河谷省西南部奥温奈特的荒漠深处,在自动喷淋系统滋养下,大片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成长。
目前,中曼动用的3部整托钻机已经在这里钻探了40余口井。
“由于周围全是沙漠,最近的小镇也在300公里之外,给整个生产组织带来不少困难,很多吊车等第三方公司根本不愿意过来。”项目经理高逢东说。
考虑到现场生产实际情况,这一项目启动时,集团又从国内专门支援了4台发电机,为项目的高效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接下来的工作,从陕北走出来的项目经理高逢东,目前已经在埃及奋战了8个年头,有了明亚项目、西奈、法拉弗拉、锡瓦等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沉淀,他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这些农田使用的都是我们队伍打出的井水,在埃及钻井,助力当地政府改造开发出了一片片绿洲,为当地民众带去生活和发展的新希望,我深感自豪,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为中国增光,为中曼添彩。”(郝东磊)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