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巴胺排毒法” 与手机“断舍离”?

2025-07-30 06:41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用“多巴胺排毒法” 与手机“断舍离”?

2025年07月30日 06:41   来源:西安晚报   

明明想好好工作学习却总是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着刷着时间就没了,然后越刷越焦虑。近日,一种名为“多巴胺排毒”的行为方法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就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禁用手机、电脑等重新找回快乐。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晓辉。

有人“断舍离” 有人“报复性沉迷”

在西安高新区工作的95后王萌最近刚结束一场为期3天的“多巴胺排毒”。“每天下班就刷短视频,明明眼睛都酸了,手指还在不停划屏幕,凌晨一两点才睡,第二天上班昏昏沉沉。”王萌说。看到社交平台上的“排毒攻略”后,她决定试试关掉所有娱乐软件,晚上改用纸质书打发时间。

第一天最难熬——睡前习惯性摸手机时,她盯着黑屏坐了20分钟。第二天傍晚,她忍不住打开购物软件,下单了两盒零食。到第三天,她发现自己能静下心来拼完一幅拼图,“那种专注做事的踏实感,确实和刷手机的空虚不一样”。但恢复正常生活后,她坦言还是会忍不住刷视频,“但是频率低了点,好像没那么‘上瘾’了”。

而大学生李哲强制自己一周不碰游戏,结果周末忍不住玩了个通宵。“越压抑越想玩,反而比以前更沉迷。”他苦笑说,“现在改成每天学累了玩半小时,既能放松,又不会有负罪感。”

“多巴胺排毒”本质是提升自控力

“多巴胺排毒”一词最早由国外心理学家提出,是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思路,通过短期限制某些高刺激行为,帮助人们控制冲动,打破对即时满足的依赖。例如,减少社交媒体使用、限制网络游戏、避免情绪性进食等。这一做法的本质是通过减少对感官刺激的过度依赖,提升注意力与自我控制力。

胡晓辉解释说,多巴胺是大脑里管“奖赏”的重要物质。像和人聊天、品尝美食、打游戏、刷手机这些让人开心的事,本质上都是通过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想重复做这些事。其实临床上没有“多巴胺排毒”这个说法,它更像是一种调整行为的方法。而且这并不是说要把多巴胺从大脑里排出去,核心是少做点那些太刺激的事,让大脑的奖赏系统敏感度恢复正常,达到平衡。

如何合理控制多巴胺?

那“多巴胺排毒”有没有用呢?胡晓辉表示,如果一个人本身情绪就不好,比如抑郁、焦虑,很难从别的事里找到快乐,那打游戏、刷手机这种能暂时逃离现实的事,其实是在释放负面情绪。这时候要是硬生生完全停下,反而会让情绪更差。建议这类人别完全停掉这些“快乐事”,但可以找更健康的事来替代。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压力还没到生病的程度,就不用把让人开心的事都停了。那种特别极端的“完全不准自己开心”,短时间可能还行,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反弹,反而更难调整。

如何合理控制多巴胺?胡晓辉建议给自己设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比如每次使用不超过1小时。多参加如绘画、阅读、运动、冥想等的线下活动,不仅能转移注意力,还能让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可以投身于一项需要深度思考和专注的爱好,如学习乐器、阅读经典书籍、研究历史等,重新激发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降低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另外,健康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也能稳定大脑神经递质,优质睡眠帮助大脑修复,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可以补充营养。

胡晓辉最后说:“我们其实不用戒掉快乐,而是要学会在开心和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科学的方法不是去掉生活里的乐趣,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看自己的行为,既能享受快乐,又不被它牵着走。” (马相)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用“多巴胺排毒法” 与手机“断舍离”?

明明想好好工作学习却总是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着刷着时间就没了,然后越刷越焦虑。多巴胺排毒本质是提升自控力多巴胺排毒一词最早由国外心理学家提出,是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思路,通过短期限制某些高刺激行为,帮助人们控制冲动,打破对即时满足的依赖。科学的方法不是去掉生活里的乐趣,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看自己的... [详细]

保险业协会提示:交通安全统筹非保险 对外销售违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7月29日发布关于非法交通安全统筹的风险提示,明确交通安全统筹非保险,且仅限企业内部互助,对外销售属非法违规行为。以XX机动车统筹XX机动车安全互助交通安全统筹为名,与不属于运输企业内部的普通车主、社会大众签订安全统筹业务合同的行为,均不合规。保险行业还上线运行金事通APP,支持车主查询名... [详细]

出售出租银行卡电话卡?当心掉进帮信罪的坑

据介绍,当前帮信犯罪的被告人呈现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初犯比例高的三低一高特点,3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超过80%,2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三分之一,特别是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群体涉案问题突出。针对上述情况,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坚持宽严相济,对于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以及处于犯罪链条末端、情节较轻的人员,依法从宽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