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晚饭时间改到这个点,让你全身受益

2025-04-15 06:41 来源:重庆晨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将晚饭时间改到这个点,让你全身受益

2025年04月15日 06:41   来源:重庆晨报   

在我们身边,大约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此外,还有3.5亿国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早进食者;吃得晚且晚餐吃得多,更易损伤血糖。那几点吃晚饭最佳呢?专家告诉你答案。

早吃晚饭有助控糖

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营养与糖尿病》上的这项新研究,以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早期2型糖尿病阶段的成年人为对象。研究者将他们分为晚进食者(每日45%以上的热量在17点后摄入)和早进食者,并进行75克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不管参与者的体重、腰围或饮食结构如何,晚进食者血糖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早进食者。

此前,日本熊本县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早点吃晚餐可改善24小时血糖水平,且能改善次日早餐后的脂质代谢。这提示,糖尿病前期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进食时间来改善血糖控制。(糖尿病前期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人,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不及时干预,转变为糖尿病的风险较大。)

晚饭别拖到20点之后

上海瑞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杨诗晗表示,结合人体生物钟和食物消化所需的时长来看,尽量在19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20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也提醒,减肥人群、代谢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尤其要控制好晚餐时间,最好在19点前吃完。

偶尔吃得晚不要紧,但推迟晚餐时间不应成为常态。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先吃个简餐再工作,尽量不将晚饭时间拖得过晚。

早吃晚饭身体还会发生什么

将晚饭时间提前一点,除了对血糖很友好之外,身体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1.有利于减重

国际权威期刊《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比起18点吃晚饭,22点进餐的人血糖水平更高,并且身体消耗的脂肪量也较低。

2.有助稳定血压

土耳其一大学对721名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比起19点前吃晚饭,19点后吃晚饭的人,在一整夜保持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2.8倍。

3.睡眠质量好转

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若是活跃会导致失眠、多梦、浅睡等。晚饭吃得太晚,肠胃被迫“加班”,影响睡眠质量。

4.胃食管反流减轻

早一点吃晚饭,对缓解胃食管反流也有帮助。胃食管反流的人多有饭后胃灼热、反酸的情况,这类人睡前4小时不宜进食。

这样吃饭也能助你降血糖

除了进餐时间外,食物的质地、烹饪方式、进食速度等都会影响血糖,以下饮食方法也有助帮你控血糖。

●吃硬不吃软

通常,食物的烹饪时间越长,糊化程度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建议有控糖需求的人,做到“宁干勿稀”“吃硬不吃软”,少吃或不吃软烂的粥或面条,延缓食物消化速度。

●不宜趁热吃

食物温度会影响淀粉糊化程度,从而影响升糖指数。趁热吃的话,淀粉糊化程度高,易消化吸收,“血糖生成指数”(GI)就会升高。

●优化进餐顺序

为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升糖速度,最好遵循“汤→蔬菜→肉→主食”的进餐顺序。

●降低吃饭速度

吃饭过快,食物迅速进入胃肠道,既不利于吸收,还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吃早餐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5分钟,午餐和晚餐可以控制在半小时。

●晚饭热量摄入别超过40%

晚餐的总摄入热量要少,不应超过全天的40%。整体来看,一日三餐中,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据央视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甘草片泡水喝养生?服用不当或伤身

老人走路发飘,原因竟藏在每天喝的水里甘草是一种常见药,价格亲民,能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百药,在很多中医药方子里扮演和事佬的角色,能缓和烈性药物的药性。原来,前段时间,黄先生总觉得舌干、口苦,听朋友说甘草能补脾益气、缓解口干,便自行到药店买了一大包甘草片,每天抓一把甘草片泡水当茶喝。需要提醒的... [详细]

研究发现:女性患抑郁症遗传风险更高

在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相比男性,女性罹患临床抑郁症的遗传风险更高。澳大利亚伯格霍弗医学研究所引领的这项研究显示,女性拥有的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标记几乎是男性的两倍。研究人员乔迪·托马斯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成分更大。她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多少规范研究解释为何抑郁症... [详细]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

青海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青海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单中书介绍,人体骨骼长期处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中。由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骨折现象,沈阳急救中心医生王涛提醒,记住三要三不要口诀:要慢,起身、站立、转身、上下床,在浴室、厨房、雨天室外行走时,动作放缓。不要忽视,出现视力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