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把握儿童生长“黄金窗口期”
随着春日暖阳回归,人体新陈代谢加速,生长激素分泌进入高峰期,为儿童身高增长、体质增强提供了天然优势。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季节与健康”(春季)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政主任苗阳在发布会上解读儿童生长发育要点,提示家长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从运动、饮食、健康防护等方面科学规划,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科学运动:规律比“突击” 更重要
春季运动需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家长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发育水平、运动能力和兴趣。跳跃性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打篮球、排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跳跃能够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软骨细胞分裂,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助力孩子长高。球类运动不仅能让孩子频繁跳跃、跑动,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拉伸类运动,像游泳、引体向上、体操、舞蹈等,能给骨骼发育提供纵向压力,牵拉肌肉和韧带,促进脊柱和四肢骨骼生长。不过,举重、哑铃等负重运动具有压迫性,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孩子骨骼尚未完全定型,应尽量避免。
运动时间也有讲究。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长应达到180分钟,其中户外活动至少120分钟;中小学生每日累计需进行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且以有氧运动为主。不建议平时运动时间不够,仅靠周末补足。骨骼生长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过程,需要规律性刺激,周末集中运动易使身体疲劳,增加损伤风险,也无法持续稳定地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和骨骼刺激。
春季温差大,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感冒、过敏等问题。苗阳提醒,家长可从作息、饮食等方面入手,提升孩子免疫力,助力生长发育。
春季过敏:五大致敏原与精准防控
春天也是过敏的高发季节。苗阳解析,春季过敏高发源于多重诱因:花粉、尘螨、昆虫、灰尘、气温变化等都是常见的过敏原因。树木花粉在春季飘散,孩子户外活动增多,吸入花粉的概率增加;天气转暖后,尘螨滋生迅速;春季昆虫增多,孩子衣着减少,身体暴露部位增多,被叮咬后易引发过敏;外出活动时接触灰尘中的致敏原,也可能导致过敏;对于敏感性皮肤的孩子,春季温差大,容易出现局部皮肤发烫、发红等过敏症状。
为减少过敏发生,家长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精准识别过敏原,为孩子建立“过敏日记”,排查过敏症状与环境、饮食的关联,找到致敏原并避开。必要时,可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致敏物质。减少过敏原暴露是对抗过敏的有效方式,对花粉过敏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在花粉高峰时段外出,关闭家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出门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及其他暴露皮肤、冲洗鼻腔。
在日常生活中,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烫洗床单、被套、毛毯等,可有效防尘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定期打扫卫生间等潮湿区域,能预防霉菌滋生;家庭成员戒烟,炒菜前先开抽油烟机,可防止烟草烟雾对孩子的刺激;接触小动物后及时洗手、换洗衣服,不让宠物进入卧室;家庭使用高过滤性过滤器或空调,并每两个月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都能减少过敏原,呵护孩子健康。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场‘持久战’,春季的科学养护能起到‘加速剂’作用,但核心仍在于日常的规律管理。”苗阳建议家长们应重视起来,从运动、饮食、作息、防护等多方面科学照护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春日暖阳中健康拔节,拥抱挺拔未来。
(高丽)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