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当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

2025-07-08 06:14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夏季当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

2025年07月08日 06:14   来源:科技日报   王姗姗

最近,一则因食用冰箱冷冻肉感染李斯特菌,导致脑膜炎的新闻事件引发网友关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吕福林向记者介绍,夏季,冰箱使用频率更高,更容易滋生有“冰箱杀手”之称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有何特性?它为何被称为“冰箱杀手”?感染后,会引发哪些疾病?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耐寒且侵袭性强 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许多人都认为低温就等于无菌,这其实是个错误认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刘巍告诉记者,李斯特菌学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食源性致病菌,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高度耐寒。在低温环境(通常4℃左右)下,普通致病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但李斯特菌却能在-20℃的冷冻环境下长期存活,冰箱冷藏室反而是它适宜生长的“温床”。此外,李斯特菌对干燥、高盐环境也有较强耐受性,且广泛存在于土壤、水、腐烂植被和动物粪便中,极易通过受污染的原料、加工环境或人员交叉污染进入食物链,并在冰箱中持续增殖。

刘巍说,软奶酪、即食肉类(火腿、香肠、冷藏肉酱)、即食沙拉、未经巴氏杀菌的奶制品、预切生鲜蔬果等直接食用的食品,若在冰箱中被李斯特菌污染且食用前未加热,人一旦食用就会出现类似流感或胃肠炎的症状,如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吕福林指出,李斯特菌具有强大侵袭性。它既能藏在免疫细胞里“潜入”中枢神经,也能穿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直接破坏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突破血脑屏障,引发脑膜炎、脑炎,并使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抽搐、平衡失调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江北院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陈胤特别提醒,李斯特菌“偏爱”攻击老人、孕妇、新生儿,以及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例如,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李斯特菌可穿过胎盘屏障,在妊娠早期引发自然流产,在孕中期导致胎死宫内或胎盘炎症,在孕晚期可能引发早产或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注意生熟分开 遵循74℃加热法则

夏季怎么预防李斯特菌感染呢?

刘巍表示,控制源头是首要防线。家用冰箱需确保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分别不超过4℃、-18℃,每月进行内部彻底清洁。生熟食物的购买应选择可靠商家,放入冰箱后要生熟分开,即生肉、海鲜放入有盖容器或密封袋,置于冰箱最下层抽屉,防止汁液污染下方食物;熟食和即食食品应存放于冰箱冷藏室上层或专用抽屉。冰箱内还需留出空间保证冷气循环,即食食品、熟食、切开水果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剩饭菜应在烹饪后2小时内冷藏,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食品处理环节也需严防污染。

刘巍建议,李斯特菌在0—45℃也可生存,将其灭活可遵循“74℃加热法则”——肉、蛋、海鲜等菜肴在烹饪时中心温度需达74℃以上,剩饭菜复热需滚烫。所有易腐食品应尽快食用,减少其在危险温度带(4℃—60℃)的停留时间。处理生食后,应立即用热肥皂水彻底清洗双手、砧板、刀具及台面至少20秒,生熟食物盛装器具分开使用。

对于孕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陈胤建议应尽量避免食用非巴氏杀菌软奶酪、未经充分加热的冷藏即食肉类、冷藏烟熏海鲜、生鲜奶制品,以及含生肉、海鲜、蛋类的预制沙拉等高风险食品。上述人群一旦出现发热、腹泻、胎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饮食史。刘巍说,面对李斯特菌无需恐慌,只要认清其危害并严格践行科学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抵御“冰箱杀手”,安心享受健康夏日。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国家疾控局:夏季这样防控登革热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登革热防控指南健康提示,提醒公众我国进入夏季登革热高发期,建议日常生活做好防范。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防控指南明确,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免受蚊子叮咬,尽量选择配备纱门、纱窗的居住环境。要掌握科学驱蚊的措施,建... [详细]

公安部交管局提示:驾车勿使用手机分心驾驶

近期,多地接连发生因驾驶人驾车时使用手机分心驾驶和疲劳驾驶导致的多人伤亡事故。针对疲劳驾驶情况,公安部交管局提示,身体疲劳状态下,极易出现视线模糊、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瞬间记忆消失等情况,严重时还会短暂睡眠,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夏季出行前可以准备提神醒脑、防暑降温用品,防范疲劳驾驶。 [详细]

警惕打着“零利息”等旗号的网贷陷阱

近期,部分青年消费者因盲目超前消费、大额借贷增多,导致超出自身还款能力而陷入债务困境,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甚至对未来发展和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青年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财富观,将精力聚焦于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消费主义,弘扬节约正能量,引领消费新风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