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2025-07-10 06:27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2025年07月10日 06:27   来源:工人日报   陶稳

机票退改签业务被诈骗分子盯上,有人损失数十万元;暑期兼职,被“轻松赚钱”广告吸引“垫资工作”,有人在转账后被“断联”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近日,针对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北京公安部门通报了5类高发诈骗的作案手法,包括机票退改签、兼职刷单、购买演唱会门票、买卖网络游戏账号和装备、教育机构退费等。如何预防进入骗局?如何提升防范能力?

正值暑期,北京市民王先生近日购买了出行机票,不料起飞前一天接到一通陌生电话,称飞机起落架损坏无法起飞,可为其办理退款或改签业务。王先生按对方引导登录支付宝发起收款,但王先生填写账户金额和退款理由后,支付宝界面却显示“对方是企业账户,无法创建收款”。

对方称,王先生未开通企业账户,所以退款失败,随即引导王先生访问虚假民航网站下载名为“及时服务”的APP,并让王先生输入银行卡账户及密码开通所谓的对公账户。对方以先检验账户再退款为由,让王先生分别向账户转账44万元、26万元。转账完成后,王先生却未收到对方承诺的退款。原本只是想退机票钱,没承想,钱一分没退,还搭进去70万元。

近日,北京警方发布防范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通报了5类高发诈骗的作案手法,包括机票退改签、兼职刷单、购买演唱会门票、买卖网络游戏账号和装备、教育机构退费等。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政治处主任李小燕提醒:“不管任何机构或个人,凡是要求点击或下载非官方链接和APP,并填写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公众应对这些行为加以警惕防范,以免遭受不法侵害。”

骗子盯上机票退改签业务

除了引导下载涉诈APP、开通所谓的对公账户外,在机票退改签类骗术中,还常见以许诺理赔为由,诱导下载含有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APP的情况。

翟某就曾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称,翟某购买的中国民航机票因飞机故障延误,可以自行改签,并许诺给翟某和其母亲每人理赔300元。翟某欣然同意,并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聊天软件进行视频会议。

对方还表示,“为了账户信息安全,涉及理赔金额需要全程录制”,要求李某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在线指导其操作。翟某共享屏幕后,对方要求其逐个点开手机银行APP并输入验证码,随后,翟某银行卡中的钱被分3次转走。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程丹表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航空出行领域也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该领域常见诈骗场景有两类:一是虚假“航班变动”诈骗。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旅客航班信息,冒充航司客服,谎称航班因“机械故障”“天气原因”取消,需紧急退改签并领取赔偿,诱导旅客登录指定网站下载视频会议类APP或指定软件。旅客登录指定网站或共享屏幕后,不法分子再利用其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迅速转走资金,或引导旅客转账。

“二是假冒‘里程兑换’诈骗。”程丹补充道,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如“您的里程即将过期”,诱导旅客登录仿冒的“积分商城”,输入账户密码或支付“税费”兑换礼品,实际进行窃取资金操作。

上海申浦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吴士刚律师对记者表示,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犯罪团伙,他们专注研究诈骗手段,利用技术漏洞和人性弱点,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实施犯罪,导致人们防不胜防。此外,部分逃脱打击的犯罪分子采用隐蔽的作案手法,增加了打击难度。

“轻松赚钱”“高薪兼职”常是行骗噱头

暑期是学生兼职高峰期,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招募广告,吸引兼职人员参与刷单。据了解,他们先是发放小额佣金取得信任,随后以账户冻结、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为由,诱导想获得大额返利的兼职人员连续转账,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李小燕对此类套路分析称,该类诈骗多通过短信、群聊、短视频平台、快递面单等渠道发布招募刷单、点赞、推广人员等广告,以“轻松赚钱”“高薪兼职”为噱头吸引关注。当受害者因多次收到小额返利而放松警惕后,诈骗分子通过制造投入越大收益越大的假象,诱导连续转账,当受害人发现被骗时立即断联。

暑期还是举办演唱会的高峰期,一些诈骗分子利用歌迷急切购票的心理,在各类社交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门票信息,以“中介费”“保证金”为由要求歌迷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此外,暑期还易发教育机构退费类诈骗。诈骗分子伪造机构退费的官方文件,以快递信函、群发短信或社交平台私信等形式发送给家长,诱导家长添加虚假客服人员,引导家长在虚假平台操作退费或向指定账户充值转账。

应从传播源头提升防范能力

记者分析发现,前述骗局多以准确提供受骗者信息、按时兑现小额返利等方式获取信任,随后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或诱导下载含有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涉诈APP,进而实施诈骗。

如何预防进入此类骗局?针对退改签业务骗局,程丹提醒,旅客应坚持三不原则:不点击链接、不共享屏幕、不透露验证码。遇到类似情况,应立即挂断电话,通过官方网站、APP或国航客服热线核实航班状态。若已泄露信息,要及时冻结银行卡并报警。此外,“里程兑换”也应认准官方渠道,对“24小时内失效”等话术保持警惕,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优惠信息。

李小燕提醒,刷单、刷信誉是违法行为,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公众不要被小利诱惑,不要轻信高额报酬兼职刷单信息,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此外,购买演唱会门票、买卖游戏装备或进行其他网络购物时,要认准官方平台、正规网站平台,脱离官方平台或私下交易存在被骗风险。

“生活中一旦遭遇可疑信息或已受骗,无论金额大小,应立即报警,留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吴士刚提醒,消费者即便自身未遭遇诈骗,若识别出可疑的诈骗短信、电话或链接,应主动向电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助力电信部门依托大数据分析快速识别诈骗特征,有效阻断信息扩散,进而形成“公众反馈——部门处置——全民防护”的反诈闭环机制,让更多人免受诈骗侵害。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应聘“中招”?这份求职防骗指南请查收

当前正值毕业季,找份好工作是每个初入社会学生的迫切心愿。然而,骗局可能就藏在看似正常的面试通知里,一旦踩进这些“陷阱”,轻则损失时间和金钱,重则可能触犯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 [详细]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 超七成受访青年力挺“自然美”

当防晒衣裹住苍白的审美,咖啡杯盛满虚弱的精致,一些年轻人用戒日光戒碳水雕刻所谓完美身材,而身体却在暗处发出警告。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纳入青年体检套餐... [详细]

表面是科普背后是生意,“伪科普”的“流量病”得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