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喝冰饮最降温?

2025-07-15 06:24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高温天喝冰饮最降温?

2025年07月15日 06:24   来源:西安晚报   

近来,各地持续高温,街头巷尾的冰镇饮料成了不少人消暑的“标配”。然而,医生指出,冰饮带来的清凉感实则是一种短暂错觉,过度依赖反而可能让身体陷入“越喝越热”的循环。

“其实,人体是个精密的‘恒温系统’,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即使外界温度剧烈变化,身体也会通过调节机制让核心温度保持稳定。”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南院区负责人施育鹏说,当我们喝下冰饮时,低温会让口腔、食道和胃黏膜的血管突然收缩,就像一根受热膨胀的水管突然被冰水浇淋,血管壁会迅速收紧。这时候,胃肠道的蠕动会变得异常,原本规律的收缩舒张节奏被打乱,轻则出现胃胀、腹痛,重则可能引发痉挛,那种突如其来的绞痛往往让人直不起腰。

很多人觉得冰饮解暑效果好,施育鹏表示,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夏季,身体毛孔张开,处于散热状态,血液集中应对外界高温,人体通过适度排汗调节体温,而冰饮料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就像给正在散热的身体加了层“盖子”,热量憋在里面散不出去。

同时,冰镇饮料进入身体后,身体为了维持核心温度,会启动“防御机制”,加快新陈代谢来产生更多热量对抗低温,反而可能让人觉得更热。而且,大量出汗时,人体不仅丢失水分,还会流失钠、钾等电解质,单纯喝冰饮只能补充水分,无法弥补电解质的损失,时间久了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脱水症状。此外,冰饮还会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力,造成痉挛性疼痛,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冰饮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谨慎。施育鹏表示,儿童胃肠道黏膜娇嫩,频繁饮用冰饮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食欲下降、腹泻等问题。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血管弹性下降,冰饮可能加重血管负担,影响血压稳定。同时,身体消化系统在夏季本就处于相对偏弱的状态,饮食不慎极易加重胃肠道疾病,所以有些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或者上火等症状。

对于健康人群,饮用冰饮也需掌握“度”与“法”。施育鹏建议避免在空腹或饭后半小时内喝冰饮,此时胃肠道较敏感,易受刺激;运动后应先休息10分钟,饮用少量温水后再小口慢饮冰饮,且每次摄入量不宜超过200毫升。“将冰饮含在口中温热几秒再咽下,能减少对消化道的直接刺激,这是简单却有效的保护措施。”

施育鹏强调,偶尔适量饮用冰饮无需过度焦虑,但长期每日饮用甚至替代白开水,则可能损害胃肠功能。 (马相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深秋寒意浓 医生提醒谨防“情绪感冒”

医生提醒,秋季情绪波动需科学区分,短暂的悲秋属正常身心反应,但若症状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需关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进行干预。出现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体重骤变,或莫名头痛背痛却查不出病因,这都属于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徐学兵说,若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无改善,千万别硬扛,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详细]

脑梗盯上年轻人,患病比例正上升

远离脑梗,记住这5招传统认知中,脑梗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20—40岁的年轻脑梗患者占比逐渐上升,背后的原因除了椎动脉夹层,不良生活习惯也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雷区。如果本身有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纤维肌发育不良,或家族中有动脉夹层病史,血管壁天生比普通人脆弱... [详细]

呼吸道合胞病毒进入流行期?秋冬这样守护儿童呼吸道健康

疾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近来进入流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当前位列检测阳性率前三位,近期在南方省份阳性率有所抬升。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