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入伏,有人已因晒背送医!“网红”养生法要不要跟?
本周起,全国多地将开启新一轮大范围“高温模式”,7月20日就将入伏,意味着三伏正式开启。民间有冬病夏治习俗,连日来,包括三伏晒背等“网红”养生热潮再起。这些夏季养生方法靠谱吗?且不说效果如何,已有人因此进了医院。
几点钟晒背更科学?
因不需要燃烧艾草,而是借助自然阳光的力量,三伏晒背也被认为是“免费的天灸”“老天爷给的补药”。但是,别把“天灸养生”简单理解为“烤验”,高温下长时间暴晒对老人和有高血压、心脑血管问题者是危险的,可能引发中暑、中风等问题。
近日,河南54岁的张阿姨因连续一周顶着38℃—40℃的高温,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在烈日下暴晒背部,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吃不下饭等症状。
医生诊断,她已出现中暑甚至热射病的早期症状。医生解释,人体在极端高温下,体温调节中枢会“罢工”,导致体温飙升、脑水肿甚至休克。
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晒背,对紫外线过敏的人群、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的人群都不适合晒后背。此外,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以及孕妇、幼儿,正常晒太阳即可。
晒背的正确方式:
1.晒背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8到9时这个时间段,晒背时间不宜过长,初次晒背的时候,一般建议晒10—15分钟。
2.每周建议晒三次,隔一天晒一次。要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防止脱水。
3.晒背要戴好帽子或用遮阳伞保护头部,头部对着太阳晒,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
4.晒后不要贪凉,不要饮用冰水、冷饮等。
“三伏贴”是“万能贴”吗?
和晒背一样,三伏贴也要看个人的体质,需要辨证施治。
三伏贴的适用范围包括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痛、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痛经等。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治病防病的整体观的具体运用。
以下几类人群使用三伏贴时需要注意:
儿童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0.5—2小时,以免皮肤过敏等。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三伏贴。
老年人反应和年轻人不同,使用三伏贴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
孕妇禁用三伏贴,因为三伏贴中的药物多具有辛温、活血等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较差,贴敷三伏贴时间不宜过长,特别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肤损伤等情况。
据紫金山新闻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