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领“3600元育儿补贴”?@所有人 这类短信是诈骗

2025-08-11 06:44 来源:重庆晨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点击链接领“3600元育儿补贴”?@所有人 这类短信是诈骗

2025年08月11日 06:44   来源:重庆晨报   

“您好!您符合育儿补贴申领条件,点击链接填写信息即可领取3600元补贴,逾期作废!”近日,家住北碚区蔡家岗街道某小区的张女士正在哄孩子午睡,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以为可以领取补贴了。在提交信息的最后关头,她想起了社区搞的反诈宣传提醒,才避免吃大亏。

收到短信差点信以为真

张女士作为新手妈妈,最近非常关注育儿补贴政策。当天中午,她收到短信后,看到里边写有的“官方补贴”“限时领取”等字样,心头一热,顿时没了睡意,以为真的可以领取了。

当她点进短信里发送的链接后,按照要求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正准备点“提交”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前几天社区的反诈宣传提醒——“遇到补贴申领链接先核实,别轻易填信息”,她赶快停手,拨通社区民警陶鑫的电话咨询。

“不能提交!那是诈骗!”陶鑫听完张女士的描述后,立刻语气严肃地提醒道,“那是虚假平台,育儿补贴在线申请系统还没有正式上线!”陶鑫又进一步解释,一旦输入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骗子接下来可能会以“验证身份”为由索要短信验证码,“到时候,您卡里的钱就危险了!”张女士才惊觉自己差点被骗,赶紧退出页面并删了短信:“还好想起了反诈提醒,不然真是要吃大亏!”

市民要牢记“三不原则”

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让不少市民朋友满心欢喜,也盼着早日享受这一政策红利,但诈骗分子也把主意打到了育儿补贴上。记者查询后发现,近日在云南、安徽等地都出现过类似骗局,并被媒体报道。诈骗分子打着“育儿补贴”的幌子,利用手机短信、扫码领取、小程序等方式骗取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并进一步实施诈骗。

北碚警方表示,市民如果收到“领取育儿补贴”的类似短信或链接,千万别急着行动,这很可能是诈骗陷阱!其实,这些骗局并非新鲜事,每次有惠民政策出台,总会有一批骗子趁机浑水摸鱼。他们正是抓住市民对政策不了解、对流程不熟悉的弱点,大肆撒网行骗。目前,各省在线申请系统均未上线,如有咨询需求,请到孩子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进行现场咨询。

对于这一类骗局,警方提示:现在就联系你“扫码申领”的,凡是要求先交钱的,凡是自称客服并要求提供验证码、银行卡信息的都是骗子。如果有所谓的“补贴”小程序或者App要获取通讯录权限、短信读取权限、存储权限的,也一定是骗子。

另外,市民还要牢记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陌生二维码,不在陌生网站上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以及验证码,更不能按其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谨防财产损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何艳 实习生 赵尹铭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花“小钱”保“大钱”?“职业代退”背后套路重重

提前预订了当地酒店,后因行程变更无法按时入住,订单不能取消,又不想白白损失上千元。近日,来自北京的陈先生本计划前往海南三亚旅游,但未能成行,为了降低经济损失,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出转让信息, 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联系我的不是想要入住酒店的游客,而是声称可以帮我退款的人。邓煦提醒,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 [详细]

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年人要警惕AI陷阱

针对以上现象,记者采访了西安多位老年人及其子女,探寻他们与AI虚假信息的交集。AI生成的短视频里, 新闻主播播报子虚乌有的政策福利:70岁以上老人坐火车半价国家免费发放养老补贴,这些内容往往嫁接真实场景,搭配逼真的主播形象,利用老人对科技进步的陌生感混淆视听,让老人难辨真伪。侯培琪说,在这场AI时代的认知... [详细]

看清了,再网红的食品也不能治病!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守护自身健康与合法权益。选购时要认清、认准保健食品标志据了解,一些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线下选购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