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近年来,“代理退保”黑灰色产业链打着“全额退保”“专业维权”的幌子,通过虚假宣传、恶意投诉等手段诱导消费者非理性退保,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
什么是“代理退保”?如何分辨和防范?连日来,“钟小楼”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支付高额手续费
承诺15天内全额退保
近日,消费者张女士以销售人员未讲解清楚保单权益,不清楚退保损失为由向监管部门投诉某保险公司违规销售,但经调查核实,张女士是在完全知晓的情况下购买的保单。
张女士为什么要编造理由进行投诉?记者从相关保险公司采访获悉,张女士在刷短视频时偶然刷到一则“教你全额退保”的短视频,在加了对方微信后,对方承诺15天内可以协助她完成全额退保,只收取15%的退保金作为服务费用。于是,她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保单、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工作人员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及时向张女士提醒该行为是非法‘代理退保’骗局,轻信或贪图小利容易导致自己面临风险。”西安一家保险公司消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工作人员的劝导和建议下,张女士删除了非法代理退保联络人,保障自己的资金及个人信息安全。
无独有偶,投保人周先生也遭遇了同类的问题。
据了解,投保人周先生购买了多份长期寿险,但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他萌生了退保的想法。这时,网上一则“专业代理退保,全额退款不是梦”的广告,引起了他的关注。
“联系对方后,代理退保机构表示有特殊渠道和方法能帮他实现全额退保,只需先支付5000元定金,成功退保后再支付退保金额30%的佣金。”西安一家保险公司的消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周先生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保单原件等。此后,代理机构教唆周先生编造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夸大收益、隐瞒条款等销售误导的理由,向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投诉。然而,经过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的调查核实,周先生投诉的内容均为不实信息。而当周先生想要终止与代理退保机构的合作并追回已支付的费用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失联。
代理退保不可信
正规维权有保障
“不法分子常常会通过虚假宣传、恶意投诉等手段,或发布虚假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非理性退保。”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工作部主任王森告诉记者,目前常见的话术有“无需操心,一切交给我们,轻松帮您退保”“高额度退保,各种保险产品皆可”等。
王森提示,“代理退保”不仅骗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被泄露,还可能会被用于非法借贷、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一些非法代理维权中介会伪造证据或篡改事实,甚至教唆消费者伪造贫困证明、病历等材料,鼓动‘恶意投诉’。一旦被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查实,消费者可能还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王森表示。
那么,如何有效辨别“代理退保”?王森告诉记者,消费者遇到自称保险相关人员或能帮忙退保的人,需要仔细核实其身份和资质。同时,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保险合同等重要信息。如有退保需求,消费者可以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前往保险公司线下营业网点咨询办理。王森建议消费者及时关注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官方发布的政策、通知和风险提示,了解最新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此外,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金融消费者因退保问题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 记者 李猛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