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咳醒喉咙发紧?这种“怪病”其实是胃食管反流

2025-08-13 06:42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深夜咳醒喉咙发紧?这种“怪病”其实是胃食管反流

2025年08月13日 06:42   来源:西安晚报   

“医生,您快帮我看看,喉咙里总像堵着团棉花,半夜咳得直坐起来,胸部CT、喉镜都做了,啥问题都没发现。”日前,55岁的张女士捂着胸口走进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室,一开口就满是焦虑。她被“怪病”缠了大半年,从耳鼻喉科看到呼吸科,药吃了不少,一直没见效。

消化科医生仔细询问才知道,张女士每次吃辣、饮酒后,喉咙里的灼痛感会加重,有时半夜反酸水,呛得她猛地惊醒。经胃镜、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证实——她不是肺或喉咙出了问题,而是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内科主任庄坤说,张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能遇到像她这样的患者。有人因“胸痛”怀疑心脏病,有人因“慢性咽炎”反复雾化,最终都被揪出同一个“幕后黑手”——胃食管反流病。

他解释,我们的食管和胃之间,本有一道“天然闸门”叫食管下括约肌。就像水库的闸门,它平时紧紧关闭,只允许食物进入胃里,坚决不让胃酸逆流。可一旦这道闸门因不良习惯“失灵”,胃酸就会顺着食管往上冲。胃酸的酸度堪比白醋,食管黏膜哪经得起这般“浸泡”?烧心、反酸只是初期信号,严重时还会伪装成哮喘、胸痛,甚至像张女士这样表现为喉咙异物感、慢性咳嗽。

哪些行为会为酸水“开绿灯”?

暴饮暴食“撑坏门”:胃里堆太多食物,会像鼓胀的气球一样挤压括约肌,硬生生把酸水“挤”回食管。

熬夜“打乱节奏”:深夜进食后立刻躺下,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重力帮不上忙,酸水自然容易逆流。

烟酒“拆闸门”:烟草会削弱括约肌的收缩力,酒精则直接刺激胃酸分泌,相当于“一边拆门,一边添酸”。

“紧身裙+饭后久坐”等于给反流“助攻”:穿紧身连衣裙勒着腰,吃完就坐着——腹部压力越大,越容易把胃酸“推”回食管。

医生治疗用了这3招

确诊后,庄坤主任详细评估病情后,为患者采用内镜下贲门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进行了微创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一周患者反酸、烧心症状明显改善,夜间咳嗽症状消失。术后三个月复查内镜,食管黏膜光滑,可见贲门瘢痕形成。症状控制后,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随后辅助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反扑”,促进黏膜修复。还要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反流“触发点”。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少量多餐,晚餐换成小米粥、蔬菜等清淡食物,睡前3小时不再吃东西,睡觉时用枕头把上半身垫高15厘米(利用重力防反流)。术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还需复查胃镜。

近日张女士再来医院复查,咳嗽、喉咙异物感基本消失,她打趣道:“原来不是喉咙的问题,是胃在‘告状’啊!再也不用天天吃药了,早来消化科就好了。”

庄坤主任提醒,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别再“走错门”。餐后1-2小时胸口“烧心”,弯腰、平躺时加重;嘴里突然冒酸水,甚至带着食物残渣;喉咙发紧、有异物感,或半夜无诱因咳嗽、哮喘;不明原因的胸骨后疼痛,排除心脏问题后仍不缓解。记住,胃食管反流病越拖越麻烦,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食管少受“罪”。 记者 高瑞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看成分 分人群 专家手把手教你挑对驱蚊液

进入夏季之后,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市面上各类驱蚊液随之迎来选购热潮。选对驱蚊液关键看成分插电式驱蚊液、驱蚊液喷雾、便携式驱蚊膏。驱蚊酯的驱避效果虽低于驱蚊胺,但生物相容性更好,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是可被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和孕妇的外用驱蚊剂。刘振国表示,常见驱蚊产品总体安全性排序是:蚊帐>驱蚊液>驱蚊片... [详细]

专家提醒:骤增骤减都不好,警惕暑期儿童体重波动大

正值暑期,儿童体重管理与饮食健康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勇表示, 临床中常见家长因孩子‘看着瘦’就担心营养不良,或因‘脸圆’焦虑肥胖,但体重评估需依托科学指标。针对暑期体重管理,专家提醒,两个月的体重变化不存在一刀切的固定范围。 [详细]

“窝囊游”何以成为文旅市场“新宠”?

这个暑期,窝囊旅游在年轻人中兴起,人们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换取最大的心理舒适,在出游中寻找真正的放松和愉悦。刘添睿笑称:我准备下个假期就去坐电梯爬山,都想好了朋友圈文案,就是‘当代年轻人爬山的科技与狠活’,配图就是自己坐电梯的酷炫自拍。熊海峰在肯定窝囊旅游价值的同时提醒,这只是多元图谱中的一种色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