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孩子容易患上这些常见病
开学后,由夏季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增大,加上生活、学习节奏加快,校园人员密集,孩子们容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郑荣秀表示,从临床接诊数据来看,秋季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家长需要重点关注并科学应对。
第一类是呼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中以普通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最为常见。
临床中,这类疾病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若孩子症状较轻、体温低于38.5℃,可通过温水擦浴、多喝温热水及注意休息缓解;超过38.5℃或之前有过抽搐史,应及时给予退烧药物,避免高热惊厥,推荐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同时要注意,流感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但症状较重,且传染性更强,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需尽快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
此外,秋季空气干燥,花粉和尘螨等过敏原增多,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痒等过敏性症状,有哮喘史的孩子也容易哮喘发作,家长应注意防范,比如家中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外出戴口罩、防光镜,有哮喘史的孩子随身带哮喘发作控制和缓解药物等。早晚温差大,家长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和腹部的保暖。
第二类是消化道疾病,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及一些细菌性肠炎也是秋季开学季的高发病。
刚开学,孩子肠胃适应校园餐需要时间,若饮食不规律或餐具不清洁、与患病同学共用餐食等,就容易患消化道疾病,孩子可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部分孩子还会伴随低热、乏力。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首先要暂停油腻、生冷食物,改为米粥、面汤等易消化饮食,减轻肠胃负担。若腹泻次数多或呕吐频繁,需补充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预防脱水。
特别提示,若孩子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如4—6小时无尿)、口唇干燥、精神差,或腹泻伴随大便带血、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重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第三类是适应障碍引发的健康问题,刚开学孩子因为作息改变、学习紧张等容易引发情绪焦虑,有的孩子出现头痛、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甚至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症状,但体格检查及化验均没有明显异常,我们称为“心身反应”,或“心理、情绪障碍的躯体症状”。
这类问题容易被忽视,有的孩子甚至无法继续上学。家长需与孩子密切沟通,比如一起制定作息计划、保证睡眠时间、睡前陪伴、沟通缓解孩子焦虑;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建议带孩子到儿科或心理科咨询,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秋季常见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室内要多通风,带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教育孩子在校园勤洗手、不共用水杯,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和沟通,从生活细节入手共同筑牢孩子秋季健康防线,让孩子更安心地投入校园学习和生活。(李文博)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