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清洁剂中的化骨水 你家可能也有

2025-09-19 06:54 来源:重庆晨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警惕清洁剂中的化骨水 你家可能也有

2025年09月19日 06:54   来源:重庆晨报   

近日,一起危险化学品氢氟酸致死事故将氢氟酸推向公众视野。9月9日,浙江杭州的涂女士外出时,不慎踩中废弃的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涂女士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相继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最终不幸离世。目前,涉案人员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氢氟酸等危险的化学品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接触到危险的化学品,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这些清洁剂或含“化骨水”

氢氟酸是氟化氢(HF)的水溶液,是一种危险的高毒性化学品。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氢氟酸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由于它能溶解氧化物,所以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里都会添加这种成分,比如玻璃清洗剂、瓷砖清洁剂、“三无”清洁剂等,会添加氢氟酸,来增强去污效果。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曾静表示,自己接诊的氢氟酸灼伤病患也并不少。

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钟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纸时,虽然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并用棉签蘸取氢氟酸,但因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且蘸取量较大,氢氟酸渗透进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伤。

家中化学品的隐性风险

除了氢氟酸,生活中的这些化学品也暗藏风险,你家可能也有:

■打火机

打火机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气体,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一旦受热就会迅速膨胀,极易点燃、爆炸。

使用注意:高温天,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阴凉处,以防受热爆炸;不要让打火机受到挤压和撞击。

■酒精

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遇明火、高热也能引起燃烧爆炸。

使用注意:家中的酒精,一定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开火源。

■杀虫剂

杀虫剂内的丙烷、丁烷成分与空气混合后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或高温易爆炸。喷雾杀虫剂瓶内有压力,外力撞击或摩擦起热也易引发爆炸。

使用注意:避开明火,储存时远离高温和暴晒;避免与电蚊拍一起使用。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过量吸入会损伤呼吸道,与酸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毒氯气,导致化学性肺炎甚至窒息。

使用注意:按照使用说明稀释使用;避免与酸性物质(如洁厕灵等)一起混合使用。

■管道疏通剂

强酸强碱类化学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存在于洁厕灵、管道疏通剂中,具有强腐蚀性,可致皮肤灼伤、组织坏死及呼吸道损伤。

使用注意: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面罩,穿防护服,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使用过程中切勿凑近观察。

注意识别危险货物运输车

外出时,经常能看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型通常为罐车和厢式货车两种,车辆的醒目位置都有“危险品”标识。

驾驶人若在路上遇到这些车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车距,减速慢行,避免追尾;

2.超车前打好转向灯示意超车,并与其保持安全的横向间距;

3.若暂时无法超车,应留意其运输的危化品种类,一旦出现意外,能立即有针对性的自救;

4.停车休息时,不要在危化品车辆旁长时间逗留,更不要在车辆附近吸烟。

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建议,无论接触哪种危险化学品,都可遵循“先自救、快就医、讲清楚”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1.若皮肤接触到化学品: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避免化学品的持续作用。用大量流水冲洗接触部位,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冲洗后立即就医。

2.若化学品为粉末状:应先轻扫粉末再冲洗,避免摩擦加重损伤。

3.若吸入化学品气体:要立即脱离污染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处。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4.若误食化学品:切勿强行催吐或自行随意进食饮水,应尽快就医。据央视新闻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陪伴经济”能否慰藉孤独心灵

陪伴经济正在全球多地悄然兴起。这样的陪伴关系并非偶然形成,相关平台建立了严格的筛选机制——从多轮面试、背景调查到车辆检查,确保每位陪伴者既专业又可靠。中村是一名专职陪伴师,他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专注的工作陪伴,创造一个稳定、高效的心理环境。专家指出,唯有在规范中创新,在温情中成长,才能让陪伴服务这... [详细]

横刷?还是竖刷?你可能一直刷错牙!

‘越用力刷牙越干净’是个误区,这个举动就像拿砂纸磨损牙颈,对牙齿造成的损伤不可逆。错误的横向‘拉锯式’刷牙不仅没办法保护牙齿,反而会加速牙齿损伤,造成牙龈萎缩、牙釉质剥脱、牙本质敏感等问题。日常生活中,坚持规律刷牙,特别是用正确方式刷牙仍是去除牙菌斑等维护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式。第三,每天早晚刷牙... [详细]

打喷嚏、流鼻涕 花粉过敏症,秋季也“疯狂”

专家提醒,还需要注意花粉—食物交叉过敏:部分蒿属花粉致敏者在花粉季食用某些植物性食物时,可能出现口腔瘙痒、咽部发痒甚至全身反应,这被称为‘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出现相关症状时宜尽快就医,不建议自行反复‘试吃’。省疾控专家表示:未来,江苏将逐步建立本地花粉样本库,开展精准花粉监测与预报,为公众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