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学习虽忙,护眼可别掉队

2025-09-28 06:49 来源:齐鲁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学期学习虽忙,护眼可别掉队

2025年09月28日 06:49   来源:齐鲁晚报   

金秋九月,新学期的学习节奏已悄然步入正轨。课堂上专注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课余使用电子设备拓展知识……孩子们的日常被丰富的学习活动填满,而眼睛作为“接收知识的窗口”,也在持续运转中需要格外呵护。如何在新学期做好视力防护,让孩子以清晰的视野投入学习?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眼科医院视光科副主任医师张菊,送上针对性的护眼指导。          

从细节入手

打造“护眼”小天地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护视力的基础,不合理的光照和坐姿,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眼睛带来负担。

张菊介绍,家长和学生首先要关注书桌位置的选择。“应将书桌放在室内采光最佳的区域,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但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桌面,防止强光刺激眼睛。”

到了晚上,灯光的搭配尤为关键。专家建议,除了开启台灯照明,室内还需打开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比如顶灯,这样能有效减少室内明暗差,避免眼睛因频繁适应明暗变化而疲劳。

同时,台灯的选择和摆放也有讲究,“台灯必须有灯罩,摆放位置要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比如右手写字就放在左前方,确保光源不会直接照射眼睛,减少眩光对视力的影响。”

在日常学习中,正确的读书和握笔姿势同样不能忽视,要保证“一尺一拳一寸”。

专家提醒,学生们要杜绝不良习惯:不要在直射阳光或昏暗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趴在桌子上学习;更不要边走边看书,或是在晃动的车厢里使用电子设备。

“很多孩子喜欢用细铅笔写小字,握笔时指尖离笔尖过近,这样会导致眼睛离书本过近,长期下来容易引发近视。建议选择粗细适中的铅笔,握笔时指尖与笔尖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离。”张菊表示。

三大“法宝”

助力筑牢护眼防线

日常的生活习惯,对视力保护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强调,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均衡的饮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守护孩子视力的三大“法宝”。

法宝一:户外活动要充足,给眼睛“放个假”。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晴天强光下的户外活动才有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张菊解释,即使是阴天,户外光照强度也是室内的100-1000倍,依然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同时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眼球壁韧性。而在夏天阳光过于强烈时,反而要避开正午时段,选择清晨、傍晚或在树荫下活动,避免中暑和强光灼伤眼睛。

对于户外活动的形式,专家也给出了科学建议:“并非只有打篮球、踢球等剧烈运动才算有效,在户外散步、骑自行车、荡秋千,甚至观察花草树木、飞鸟昆虫,只要处于自然光照下,都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此外,不少家长觉得平时上学没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周末集中“补回来”就行,这种做法并不推荐。“研究表明,每周累计14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对防控近视有帮助,但每天坚持2小时效果更佳。这2小时不需要连续,上学放学路上、大课间做操、体育课时间,甚至放学后在小区里玩一会儿,都可以累积起来。”

法宝二:合理饮食,给眼睛“补营养”。

“想保护眼睛,均衡饮食是关键,尤其要控制甜食摄入。”专家表示,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导致孩子提前发生近视。以下这几类食物,对眼睛的健康大有裨益。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胡萝卜、菠菜、紫薯、橘子等植物性食物,能预防角结膜干燥、退变,增强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夜盲症。

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糙米、胚芽米、瘦肉、豆制品等,具有保护角膜的作用。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青椒、黄瓜、菜花、橙子、蓝莓、猕猴桃等,能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预防干眼症和白内障。

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可促进视紫质合成,避免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蛋、鱼肉、瘦肉等,蛋白质是眼球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持眼健康。

法宝三:充足睡眠,让眼睛“休养生息”。

“眼睛的发育与人体昼夜节律密切相关,熬夜会直接扰乱这种节律,影响眼球‘正视化生长’的调控机制。”专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的儿童,眼球可能因代谢紊乱加速眼轴增长,增加近视风险。此外,熬夜时孩子往往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论是写作业还是玩手机,都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加速近视进展;而趴着、侧躺等不良用眼姿势,还可能引发屈光参差性近视。

根据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专家呼吁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确保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科学管控电子产品

远离“屏幕伤害”

数字时代,电子产品是孩子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但不当使用易伤及视力。专家给出了科学使用建议。

设备选择上,优先选择屏幕大、分辨率高的产品,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且需远距离观看——电视3米以上或6倍屏幕对角线长度,电脑不小于50厘米,手机不小于40厘米。

使用时间上,3岁以下避免接触屏幕,3-6岁尽量少用;中小学生非学习时单次使用不超15分钟、日累计不超1小时,学习用每30-40分钟休息10分钟,可遵循“20-20-20法则”,即看屏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20秒。家长可借工具设定时段,避免孩子睡前1小时用电子设备。

环境管理上,屏幕亮度需与环境光一致,白天避免阳光直射屏幕,夜间开柔和背景灯。家长还应以身作则,减少“刷手机”时间,多陪孩子运动、阅读,营造健康用眼环境。

眼部出现这些不适

及时就诊莫拖延

新学期学习步入正轨后,孩子若因连续用眼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眼酸胀,休息片刻通常可缓解,无需过度焦虑。

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视物不清伴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伴头痛、恶心、呕吐(警惕眼压升高);伴眼球转动痛;突然且持续的视物不清;看东西变形;眼前有固定黑影或飘动黑影增多;受伤后视物不清。

专家提醒: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即便无不适,也应定期查视力、建屈光发育档案,及时发现近视苗头、干预防控,已近视者可减缓进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新学期是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用眼习惯的好时机。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将护眼细节融入日常生活。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10月新规来了,一起来看!

针对近年来全网最低价等各大平台流量争夺策略带来的内卷式竞争行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决定在条例规定的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 [详细]

假期出游,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国庆中秋假期在即,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住宿、景区景点等将迎来客流高峰,安全防范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假期出游前查攻略,会看到不少自媒体和旅游博主推荐一些非正规的小众秘境和网红打卡点。进山不是逛公园,一定要备足水、食物、衣物以及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和发烧、感冒、止疼药物,保存目的地应... [详细]

世界心脏日:守护心脏瓣膜 把好“生命之门”

随着我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张戈军介绍,心脏瓣膜病在早期阶段症状非常隐匿,很多患者会将体力下降、容易疲劳等情况,误认为是衰老现象。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更多创新产品有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