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饮食指南 让你美食健康两手抓

2025-09-30 06:36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这份饮食指南 让你美食健康两手抓

2025年09月30日 06:36   来源:金陵晚报   程倩敏 程晓

金秋送爽,即将迎来中秋与国庆相连的8天假期。无论是家庭团聚、走亲访友,还是外出旅行,美食总是节日的主角。然而,大快朵颐之后,体重悄悄上涨、血糖血压波动、肠胃提出“抗议”等情况可能“找上门”。别担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针对不同人群,支招双节假期健康饮食。

健康人群:享受美食,贵在“平衡”与“适度”

金晖介绍,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说,假期的目标不是严苛节食,而是避免“过节肥”和消化紊乱,四个锦囊要记牢。

规律作息,三餐有度:即使睡个懒觉,也尽量保证三餐时间相对固定。避免“早饭午饭合成一顿”,导致中午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晚、过饱,给肠胃足够的休息时间。

合理搭配,遵循“彩虹”原则:在丰盛的宴席上,要有意识地搭配食材。保证足量蔬菜,尤其是深色绿叶蔬菜,搭配适量鱼、禽、蛋、奶等优质蛋白,最后再吃适量主食,这样既能增加饱腹感,又有均衡营养。

饮酒助兴,切莫过量:佳节聚餐,小酌怡情。但切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大致相当于啤酒一瓶、红酒一杯、白酒一小盅。不空腹饮酒,不劝酒,可以多喝水促进酒精代谢。

适当给肠胃“放个假”:连续几天大餐后,可以主动安排一两餐“轻食”,如杂粮粥、酸奶拌水果、清炒时蔬等,让超负荷的消化系统得到休整。

慢性病人群:稳住指标,安全是第一要务

金晖特别提醒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朋友,假期更需保持警惕,稳住各项代谢指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掌控“糖”的智慧。月饼浅尝辄止,月饼高油高糖,对血糖影响巨大。建议选择小规格的月饼,每次最多吃四分之一到半个,并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同时相应减少正餐的主食量。无糖月饼也含大量淀粉和油脂,同样不能多吃;定时定量用药/打针,出行或聚餐,务必带足药品和血糖仪,按时监测血糖,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量,切勿因过节而擅自停药;警惕“隐形糖”,注意果汁、饮料、红烧肉汁、糖醋菜品等中的添加糖。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要注意“盐”和“油”的管控。要清淡饮食,外出就餐主动要求少油少盐,避免腌制品、酱料、浓汤。品尝月饼时,蛋黄、火腿等咸味月饼含钠较高,需特别注意;巧选肉类,优先选择清蒸鱼、白灼虾、去皮禽肉,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多食膳食纤维,蔬菜、水果、菌菇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应保证摄入量。

儿童青少年:引导好习惯,营养助成长

假期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候,也是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好时机,金晖提醒家长朋友,假期里要注意杜绝“零食当饭”,家长要管控好家里的零食,尤其是薯片、糖果、含糖饮料等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可以用水果、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作为替代;均衡营养是关键,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蔬菜,避免养成只吃肉不吃菜的挑食习惯。节日大餐中,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菜品;月饼分享更快乐,儿童消化系统娇嫩,月饼更应严格控制量,一天一小块足矣,最好分次食用,避免引起积食或消化不良。

中秋特色美食:传统美味,“会吃”是关键

中秋佳节不仅有月饼,螃蟹、板栗等时令美食也纷纷登场。享受美味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健康地吃。

月饼:分享浅尝,搭配解腻 月饼是中秋的标志性时令食物,但它是典型的“能量炸弹”。一个常规大小的月饼热量可能高达400—500大卡,相当于两碗米饭。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应遵循“分享”原则,把一个月饼切成小块,全家分食,既能品尝多种口味,又不会摄入过量。搭配一杯清茶或乌龙茶,可以解腻助消化。

螃蟹:鲜美莫贪,寒性须知 螃蟹性寒,一次不宜多吃,普通人建议每次不超过2只,且不宜频繁食用。食用时搭配姜末、醋汁,不仅可以去腥增鲜,还能中和螃蟹的寒性。饭后可喝一小碗红糖姜茶暖胃。死蟹体内会产生有害物质,切勿食用。务必彻底蒸熟煮透,避免寄生虫风险。金晖特别提醒,痛风患者应慎食蟹黄等高嘌呤部位;脾胃虚寒、易过敏的人群及孕妇、儿童均应适量食用。

板栗:营养零食,控制分量 板栗虽属坚果,但淀粉含量高,更像是一种粗粮。6—7颗大板栗的热量约等于一小碗饭,食用后应相应减少主食量。板栗吃多了容易滞气,引起腹胀。儿童和消化功能较弱者尤应注意,每次食用量以一小把(约10—15颗)为佳。糖炒栗子含糖量高,建议优先选择水煮或清蒸方式,更能保留其原味和营养。

国庆出游:品尝异地美食,卫生与节制并行

旅途中的特色美食是一大乐趣,但是病从口入,金晖特别提醒:卫生安全放首位,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尽量不吃路边无证摊贩的食物。食物要彻底煮熟,生冷海鲜需谨慎品尝,避免发生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尝鲜”而非“饱餐”,对于没吃过的当地特色,可以抱着“尝鲜”的心态,每样点一小份,多样化体验;自带健康零食,在旅途中备一些水果、全麦面包、坚果等,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在饥饿时被迫选择不健康的快餐。

节日真正的意义在于情感的交流和身心的愉悦,美食是锦上添花,而非唯一主角。专家特别提醒,节日期间的饮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10月新规来了,一起来看!

针对近年来全网最低价等各大平台流量争夺策略带来的内卷式竞争行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决定在条例规定的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 [详细]

假期出游,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国庆中秋假期在即,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住宿、景区景点等将迎来客流高峰,安全防范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假期出游前查攻略,会看到不少自媒体和旅游博主推荐一些非正规的小众秘境和网红打卡点。进山不是逛公园,一定要备足水、食物、衣物以及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和发烧、感冒、止疼药物,保存目的地应... [详细]

世界心脏日:守护心脏瓣膜 把好“生命之门”

随着我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张戈军介绍,心脏瓣膜病在早期阶段症状非常隐匿,很多患者会将体力下降、容易疲劳等情况,误认为是衰老现象。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更多创新产品有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