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螃蟹?疾控专家给出“三步安全法”

2025-10-28 06:58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如何挑螃蟹?疾控专家给出“三步安全法”

2025年10月28日 06:58   来源:金陵晚报   王婕妤

“刚收到的螃蟹不动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出事,到底能不能吃?”眼下正是吃蟹旺季,不少人在处理“濒死螃蟹”时犯了难。膏肥黄满的螃蟹虽诱人,但“死蟹能不能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食客。江苏省疾控专家提醒:河蟹哪怕刚死也别吃,海蟹及时冷冻可食用但口感差。这里有一份挑活蟹、存螃蟹的实用技巧,帮你安全享受秋日蟹味。

死河蟹为啥碰不得?组胺是“元凶”

“很多人觉得‘刚死的河蟹,煮透了就能吃’,这是最危险的误区。”专家解释,河蟹的 “食性”和“生理结构”决定了它死后风险极高——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不仅吃活鱼、水草,还会摄食腐败食物,体内本身携带大量细菌;它的胃部(砂囊)是储存食物和抑制细菌的关键,一旦死亡,砂囊可能破损,细菌会迅速扩散到肌肉中。

更可怕的是,细菌会快速分解河蟹体内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产生一种叫“组胺”的有毒物质。“组胺的毒性很强,而且高温煮透也无法完全消除。”专家强调,人体摄入过量组胺后,会引发过敏性中毒症状:轻则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红疹,重则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血压骤升,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即使摄入量没达到中毒程度,死河蟹的风味也会彻底改变。专家举例:“河蟹死后肌肉会快速变软、发糊,失去新鲜蟹肉的细腻弹牙,吃起来有股‘腥臭味’,完全没有食用价值。”因此,无论河蟹是“刚咽气”还是“死了几小时”,都建议直接丢弃,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海蟹死了能吃?前提是“及时冷冻、保存完好”

“同样是死蟹,海蟹为啥能吃?”面对大家的疑问,专家解释,这和海蟹的生长环境、捕捞方式密切相关。

“它的生长环境更洁净,海蟹如梭子蟹,大多生活在深海或近海,以活的浮游生物、小鱼虾为食,食物质量高,体内细菌含量远低于河蟹。海蟹适应了高盐、低温的海洋环境,被打捞上岸后,因水压、温度变化,通常很快死亡,无法像河蟹一样长时间存活,因此市场上很多海蟹本身就是‘冰鲜品’。”专家强调,但死海蟹“能吃”也有前提,“必须在死亡后及时冷冻在-18℃以下、保存完好,没有解冻后复冻、变质异味的情况。”

冷冻能抑制细菌繁殖,延缓“组胺”产生,但口感会大打折扣——冰鲜海蟹的肉质会变柴,鲜味流失,不如活海蟹鲜美。专家提醒,即使是冷冻海蟹,也建议解冻后尽快食用,存放时间最好不超过1个月,避免营养流失和细菌滋生。

会挑、存好、避“毒”

三步安全吃蟹

想安全享受蟹味,从挑选、保存到食用都有“讲究”,专家总结了一套“实用攻略”,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首先要挑活蟹,认准“精气神儿足”的。市场上的螃蟹多被绳子绑住,无法直接观察活动状态,可通过3个细节判断是否鲜活。专家支招:“用手指轻触螃蟹的眼睛,鲜活的螃蟹会快速收缩躲避,如果眼睛呆滞不动,或触碰后反应缓慢,说明活力差,不建议购买;轻轻按压螃蟹的蟹爪,能快速回弹、有力挣扎的是活蟹,如果蟹爪软塌塌、毫无力气,可能已经濒临死亡;看吐泡,将螃蟹放入水中,不要完全淹没,鲜活的螃蟹会从嘴部吐出细小的气泡,这是呼吸的表现,没有吐泡且腹部朝上无法翻身的,大概率是死蟹。”

专家强调,优先选“张牙舞爪”的螃蟹,尽量避免购买“有气无力”的螃蟹,这类蟹可能已经开始变质,即使活着,肉质也会变差。

会保存螃蟹也很重要,买了活蟹暂时吃不完,正确保存是关键,河蟹和海蟹的保存方式略有不同。

“河蟹如大闸蟹,带着绳子放入冰箱冷藏室,在螃蟹身上盖一层湿毛巾,这样可以保持湿度,避免脱水,能让河蟹进入‘半休眠状态’,延长存活时间,但最好在2—3天内吃完。保存期间每天检查一次,发现螃蟹死亡,立即丢弃。”专家介绍,“海蟹如梭子蟹,如果1—2天内吃,可参考河蟹的冷藏方式;若想长期保存,需先将活海蟹洗净、捆好,放入密封袋中,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解冻时建议自然解冻或用冷水浸泡,不要用热水,避免肉质变柴。”专家特别提醒:蒸螃蟹前,一定要再次确认螃蟹是否活着,若发现死亡,哪怕已经冷藏,也不要食用。

最后,在享用美味时,螃蟹4个部位绝对不能吃,必须丢弃——蟹鳃、蟹肠、蟹胃、蟹心。

“蟹鳃长在蟹腹部两侧,呈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羽毛状物体’,是螃蟹的呼吸器官,负责过滤水质,吸附大量泥沙和细菌,务必摘除;鳃下方的三角形‘蟹白’也不要吃,同样不干净。”专家提醒,“蟹肠隐藏在蟹身中间,连接蟹脐的黑色‘细线’,里面装满螃蟹的排泄物,掰开蟹肉时要仔细找到并扯掉。蟹胃是躲在蟹黄、蟹膏里的‘三角小包’,外形像小海螺,里面装着未消化的食物和排泄物,吃蟹黄时要注意挑出丢弃。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呈白色六角形,藏在蟹壳内侧、蟹黄最厚的地方,中医认为蟹心性寒,且可能附着细菌,建议不吃。”

最后,专家强调,螃蟹性寒,一次不要吃太多,成人每天建议不超过两只,儿童、老人、孕妇及脾胃虚寒者要少吃或不吃,“吃蟹时可搭配姜茶、黄酒,中和寒性;吃完蟹后不要立即吃柿子、喝浓茶,避免鞣酸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引起消化不良”。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别被“温情”和“神药”坑了养老钱

2025年全国敬老月期间,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老年消费领域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突出的问题,持续深化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跨部门行刑衔接严打日用品商标侵权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管局接举报称在某厂房存有大量假冒蓝月亮洗衣液和舒肤佳沐浴露,执法人员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与公... [详细]

时值霜降,养生防病正当时 专家支招筑牢秋冬季健康防线

霜降已至,秋冬交替,气温骤降,易引起关节不适、心率和血压波动以及呼吸道传染病。针对喝醋能软化血管这一说法,专家表示,长期大量喝醋,会刺激消化系统,引发和加重胃炎、胃溃疡,影响钙等矿物质的吸收代谢,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不利。 [详细]

中消协小程序上线“消协帮您找,扫码辨商品”新功能

中国消费者协会全国消协智慧315小程序近日上线消协帮您找,扫码辨商品新功能,为消费者网购商品提供便捷的信息核验渠道。近期,10家电商平台将对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电磁灶、储水式电热水器等10类商品在销售中亮明商品条码,消费者在网上浏览商品时,可通过小程序扫描平台亮明的商品条码,实时调取编码中心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