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补水,你喝对了吗?

2025-11-17 05:59 来源:参考消息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运动后补水,你喝对了吗?

2025年11月17日 05:59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报道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10月17日刊登文章,题为《可能危及你长期健康的常见补水错误》,作者是尤安·布莱克。全文编译如下:

比普通水更补水、提升头脑敏锐度的秘密武器、晨间例行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些是健康播客和社交媒体上关于电解质饮料的各种说法。一大波新兴品牌正通过营销话术,将电解质产品从健身达人的小众补充剂扩大为大众的每日必需品,在健康热潮中大赚特赚。

例如,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家、自我优化专家安德鲁·休伯曼在推荐一款产品时说,他的一天“往往以锻炼和工作飞快开启”,所以他首先要补充电解质。 另一个品牌则坚称其电解质产品“专为日常生活打造,并非仅限运动员使用”,并宣称该产品对皮肤、大脑健康、体液平衡和肌肉恢复均有益处。

但我们真的应该每天都喝电解质饮料吗?

运动都要补电解质是误区

电解质是溶解在水中时携带电荷的重要矿物质。它们可以调节化学反应,帮助肌肉收缩和放松,调节血压、心律和神经功能,并帮助维持细胞内外体液的平衡。

主要电解质包括钠、镁、钾、钙、氯、磷酸盐和碳酸氢盐等离子。

这些矿物质存在于天然食物和补充剂中。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大约450毫克钾,30克杏仁含159毫克镁,一份标准5克的维吉麦酱(一种深棕色的澳大利亚食物酱——本报注)含165毫克钠。

一些品牌的电解质产品以小袋粉末的形式出售,这些粉末可以溶解在水中制成调味饮料。它们含有多种电解质,但不含糖。

与此同时,像佳得乐这样的运动饮料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产品,因为它们除电解质外,还含有大量糖和碳水化合物。

当我们出汗时,会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

钠的流失量远远大于钾和镁等其他电解质,后两者在我们汗液中流失的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正因如此,电解质制造商往往会在配方中加入比其他电解质多得多的钠。一些电解质饮料中的钠含量甚至可以达到500至1000毫克。

认证运动营养师、莫纳什大学高级讲师艾伦·麦卡宾说,大多数成年人无需担心补充流失钠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身体有非常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电解质的健康平衡。

麦卡宾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流出的汗比我们体液的含盐量要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吃不喝,在运动过程中出汗时,我们的血液会逐渐变咸。”

随后,由于血液中钠浓度增加,我们的大脑会接收到信号,让我们感到口渴,从而促使我们喝水。这样做可以将血液中的钠浓度稀释到正常水平,帮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平衡。

麦卡宾说:“除非你一次运动超过4个小时,否则可能不太需要电解质。”他补充说,只要我们口渴时喝水,人体自我调节系统就会让我们保持电解质平衡。

正如他最近在英国《运动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解释的那样,真正影响健康和运动成绩的关键在于钠与水分的平衡比例——而非体内钠含量的绝对数值。

麦卡宾补充说:“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避免摄入电解质。它们能改善口感,促进摄入,从补水角度来看或许有益。如果饮料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还能有助于补充这种物质。但在短时间运动中,不会存在所谓‘电解质缺乏’的风险。”

何时需专门补充电解质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专门补充电解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规则。

由于上述自我调节机制和其他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身体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喝水就足够了。经常摄入电解质反而可能会对长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但 麦卡宾说,当单次运动时间达到4小时及以上,或体液流失量接近5升时,在饮用水中添加电解质(尤其是钠)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在超过这个阈值的情况下,如果仅靠水补充体液而不摄入电解质,将面临血液钠浓度被稀释的风险。

麦卡宾说: “在这些情况下,血液中钠浓度的适度下降不太可能产生危险,特别是如果没有过量摄入水分。” 但血液中钠浓度大幅下降的同时,再加上摄入过量水分,就可能导致头痛、精神错乱、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烦躁易怒、痉挛抽筋等症状。这是超级马拉松跑步者常见的问题,因为这种比赛通常会持续4小时以上。

如果血液中的钠浓度降至每升135毫摩尔以下——麦卡宾说,这种情况通常只发生在人们摄入的液体多于流失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面临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即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的原因是过量液体潴留,钠离子被过度稀释,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癫痫、昏迷和死亡。

运动营养师塔琳·理查森专门指导铁人三项运动员,曾在澳大利亚铁人三项协会和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就职。她也认同将4小时作为运动中补充电解质的经验阈值。

但她说,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我们汗液中流失的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例如,如果你的运动服上常出现白色汗渍,那你可能就属于“高盐出汗者”,要是每次训练完都得把上衣拧出水,那你大概就是“重度出汗者”。

理查森说:“目前运动领域还没有基于实证的钠补充指南,未来可能也永远无法制定具体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出汗率与汗液钠浓度都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真正知道你损失了多少的唯一方法是做一个汗液测试。”

汗液测试通常在运动实验室进行,包括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贴上吸水贴片,这样就可以分析汗液的成分。

盐分摄入超标有健康风险

除了可能浪费钱购买不必要的东西外,如果经常补充电解质导致盐分摄入超标,还会对长期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营养与膳食学讲师杰尼·巴伯说:“饮食中过量的盐分摄入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

“大多数电解质饮料的钠含量相对较高,每升约含300至450毫克,或每升含1克盐,如果经常饮用,可能会导致盐摄入过量,长此以往可能对健康有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几乎所有人都摄入了过多的钠。该组织的研究显示,全球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钠摄入量为4310毫克,是每日推荐摄入量2000毫克(相当于5克或一茶匙盐)的两倍多。

澳大利亚政府指南指出,14岁及以上人群每日摄入460至920毫克钠即可满足需求,但并未对成人设定摄入量上限。

巴伯说:“我们可以从食物和一些液体(比如牛奶和果汁)中获得所需的所有电解质。”他补充说,电解质饮料只对那些由于运动、极端高温或疾病而失去大量液体的人有益。

理查森补充说,有必要仔细查看这些产品的成分表,因为其中一些除人工甜味剂和人工色素外还会添加糖分。她说:“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们不单单含有电解质。”(编译/卢荻)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流感来了,怎么看?怎么防?怎么治?

随着天气转寒,近期不少人开始受到流感困扰。流感与普通感冒:这些区别要分清山西白求恩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高芳表示,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可导致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热和身体疼痛,且传染性极强,在潜伏期内同样具有传染性。预防关键:疫苗接种最有效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但对流感的针对性... [详细]

寒冷季节穿袜子睡觉,真的能睡得更香?

邱明娟介绍,穿袜子睡觉可以维持足部恒温,促进气血顺畅运行,避免寒邪侵入,同时温和刺激足底穴位,调和脏腑机能,增强机体阳气。对于气血不足、畏寒怕冷及睡眠浅的人群,袜子能有效减少夜间足部散热,稳定体内阴阳平衡,缓解因阳气亏虚导致的失眠、易醒,还能改善手脚冰凉带来的不适感,可以帮助提升睡眠质量与身体抵... [详细]

研究认为:跨越“幸福阈值”可降低慢性病风险

众所周知,幸福与健康密切相关。尽管以前的研究认为幸福与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10月20日发表在《医学前沿》期刊上的新研究,旨在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上,幸福感升高可带来可量化的健康改善,具体而言即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