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市场将迎“最严新规”
作为几乎人手一件的移动电源产品,充电宝的政策动向牵动人心。
针对近期“充电宝安全新标准曝光,3C认证全面失效”的传闻,相关部门最新辟谣:对于消费者购买的已经获得CCC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新标准发布后将不受影响,消费者可以继续持有和使用。
不过,考虑到充电宝新标准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等技术领域提出了多项严苛改进,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判断,新规落地后充电宝均价或有上扬,同时行业洗牌难以避免。
认证产品仍有效,新规设置过渡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0月及11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并提及“新规落地后,原有3C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引发了部分消费者对手中充电宝能否继续使用及携带登机的担忧。
对此,作为《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的牵头制定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最新澄清:报道中提到的“2026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起实施”尚未确定,按照惯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后的过渡期一般为6至12个月,本标准会根据各方建议选择合适的过渡期后实施。按照我国现有政策和法规,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已经获得CCC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本标准发布后将不受影响,消费者可以继续持有和使用。
记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看到,《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于11月11日公示,意见稿对充电宝整机、线路板及电池等几方面提出了要求。
其中,整机改变过去仅标识制造商的做法,明确要求移动电源本体上还应标识“建议安全使用年限”和生产厂名称;移动电源应具有电池状态监测功能,并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信息,推动充电宝从“黑箱”设备转向智能透明产品;引入多项电池安全测试,热滥用测试从原有的130℃持续30分钟提升至135℃持续60分钟,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1.4倍。
产品均价或上扬,大洗牌在所难免
“目前新规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对于具体实施时间和最终细则,我们也在密切关注中。”昨日,南京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公司旗下品牌酷态科在充电宝领域迅速崛起。该人士预计,新规对酷科“肯定会有影响”,但冲击更大的将是行业中下游企业。由于新规对充电宝工艺和材料提出更高要求,行业整体均价“可能会有所上涨”。
这一判断背后,是我国充电宝行业“大而散”的产业图景。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国、消费国,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我国现存2.97万家充电宝相关企业;成立年限上,我国充电宝领域以老牌企业为主,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达42.1%。
“行业是出了名的‘卷’。”一位业内人士直言,部分品牌为抢占市场,将产品压至50元以下低价区间。
行业过度追求低价导致品控问题频发:今年上半年,多个充电宝品牌宣布召回存在自燃风险的移动电源,引发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自6月28日起,境内航班禁止携带无CC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8月中旬,移动电源认证实施规则正式实施,强化了充电宝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7月至9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重点抽查网红热销、低价促销的充电宝产品。
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产业链各环节已展开行动。下游品牌商开始合作研发符合新国标的高标准电芯,上游电芯厂商已有部分产品通过新版安全规范测试,引导资源向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集中。而缺乏核心研发技术、依靠简单组装的小厂,则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