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黄启哲
上海大剧院于昨天发布“2021-22演出季”节目内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剧院在培植原创力量,打造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模式基础上,围绕穿衣、吃饭、娱乐、教育等拓展出的“沉浸式艺术体验”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演出季的主题“中国正有戏”,所谓“有戏”,不只是指舞台上精彩的演出,也指的是通过打造“沉浸式”的剧院,打造多维剧院体验,让生活“有戏”。不管是携手国潮老字号“飞跃”推出联名衣服鞋子,推出与演出主题相契合的特别套餐,还是开辟专门的亲子阅读游戏区“音·阅空间”,都在积极拓展着对于剧院体验的认知与想象力。正是在这方空间,剧院找到“软实力”的发力点,观众则找到属于自己的“中国正有戏”舞台。
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多维体验,让艺术真正成为生活
还未等演出季正式海报发布,不少人已经在地铁站注意到同一个画面的灯箱广告。镜头聚焦在两位年轻人的腿部特写,只见他们身着运动装,带着滑板拾级而上。如若不仔细,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剧院的广告。倒是滑板底部的文字道出个中玄机:“不在剧院,就在去剧院的路上”。
都说当下流行“场景消费”,所以不少广告就是在为消费者创造一个产品使用的场景,通过心理暗示植入新的消费需求。这一次上海大剧院一改夜晚舞台风光无限的传统场景,给予一个全新的消费人群与场景暗示——穿着国潮运动装的时尚年轻人,通过沉浸式的多维文化体验,在白天也能玩转剧院。
大剧院延续多年、积累大量亲子观众的艺术教育品牌将拓展空间,打造亲子阅读馆“音·阅空间”。大剧院将从经典的艺术绘本故事出发,融合音乐、合唱、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戏剧和音乐游戏三大工作坊。生动有趣的亲子互动和艺术体验,将让家长和孩子遨游艺术海洋。而这也令受身高限制的低龄儿童,拥有更多机会走进剧场,获得艺术启蒙的机会。
文创新品更有新鲜看点。上海大剧院与大孚飞跃携手推出“中国有戏”联名款帆布鞋,将当下年轻人“不在剧院,就在去剧院的路上”的生活态度,呈现为“有戏”的国潮生活方式。据了解,大剧院天猫旗舰店于昨天开启有戏鞋的预售,9月20日则将正式线上开售。同时,一顿文艺限定套餐也可以成为“打卡”剧院的理由。昨晚剧场首演沪剧《陈毅在上海》,一套由“文艺饭堂”研发的红色经典特别套餐“四星望月星空套餐”也同步推出。香芋蒸排骨、鱼干、剁椒臭豆腐、盐水毛豆、南瓜等组成“四小碟+竹蒸笼”套餐,这与剧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成巧妙的呼应。
在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看来,提“沉浸式”并非玩噱头:“并不只有观众追着剧情跑、离演员有多零距离,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多维体验。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艺术还原到生活中去。”
线上产品迭代创新,剧院凭软实力“出圈”
此次演出季,上海大剧院特设“首秀首演”单元,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国乐《敦煌·慈悲颂——一条听得见的丝绸之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连台戏《雷雨》《雷雨·后》等重磅项目陆续上演。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及音乐剧《玛蒂尔达》中文版将在上海大剧院迎来首演,融汇国际一流创作制作团队,展现当代中国舞台的青春气息。配合首演首秀,上海大剧院迭代线上产品,开辟直播新赛道。比如围绕连台戏《雷雨》《雷雨·后》推出分享会直播活动,邀请演员主创线上对谈。
《巡演零号站》在继续引进全球优质在线演艺剧目及纪录片基础上,大剧院将首次尝试“线上沉浸式戏剧”。其中自制原创短片《中国有戏》,将把目光投向嘻哈街舞、沉浸式戏剧、喜剧脱口秀、二次元文化等领域,发掘对年轻观众的深入解读,畅想演艺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种种努力,是为剧院的“出圈”,更是为艺术的“出圈”。张笑丁说:“剧院的‘软实力’便是有温度、有质感的服务与体验。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我拓宽思路、突破想象力,重新找到剧场在城市文化生活中定位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