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如何防“踩坑”?中消协支招牢记“三个不”

2025-03-05 06:06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网购如何防“踩坑”?中消协支招牢记“三个不”

2025年03月05日 06:06   来源:新华网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面对“限时特惠”“品牌同款”等情形,消费者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中国消费者协会4日发布消费提示,网络购物牢记“三个不”,即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

  【谨慎识别促销活动真实性】“原价999元,限时特惠99元”“限时秒杀倒计时”,很多看似优惠让利的促销活动是否真实,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实际上,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等方式诱导消费。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吕金波表示,此类行为涉嫌违反我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或平台历史价格查询功能,核实商品真实价格波动情况。理性对待“限时”“限量”营销话术,避免因冲动下单造成经济损失。留存商品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防范假冒伪劣风险】“品牌同款”“正品代购”,网络平台部分商家以“低价清仓”“工厂直销”为名销售假冒品牌商品,或通过仿冒商标、模糊描述误导消费者。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认证的自营店铺,查验店铺公示的营业执照等资质。收到商品后仔细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产品批次等信息,发现异常立即拒收。保留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及聊天记录,作为维权依据。

  【警惕新型诈骗手段】近期频发“冒充客服退款”“快递丢失理赔”等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消费者订单信息,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提供短信验证码或下载不明软件,导致消费者资金被盗。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所有售后问题都应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联系客服;拒绝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防“屏幕共享”操作,避免远程操控导致账户失控;谨记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部分商家违规收集消费者身份证号、人脸数据等个人信息,或通过快递面单非法收集、买卖用户地址、电话,导致骚扰电话、诈骗风险增加。

  消费者如何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防范隐私泄露?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提供详细住址,可填写代收点或快递柜地址;丢弃快递包装前,务必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定期清理缓存数据。

  【依法主动维权】当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商品质量缺陷、拒不退换货等问题怎么办?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维权途径可依次选择协商解决、平台介入、投诉举报、司法诉讼。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若协商未果,可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处理;平台处理不佳可通过“消协315”投诉平台或者热线电话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赵文君)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秋冬流感高发季将至 新一季度疫苗接种宜早不宜迟

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2025年第41周第87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据了解,目前,新一季度流感疫苗已在广东陆续供应,无论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均可对当前广东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抗体保护,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粤苗APP/小程序等平台进行预约,就近接种。任何人出现发热、... [详细]

购买直播“跟团游”,小心这些“隐形坑”

旅游产品直播间是直播电商平台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兴赛道。《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有游客在直播间提前预订了旅游产品,但实际出行时才发现,主播宣传内容与真实服务之间存在差距,商家在接受产品咨询时回复消极,游客现场维权则遭遇冷漠对待,甚至被拉黑。现实中,一些无资质、无服务能力的旅行社为了揽客,在直播间宣... [详细]

秋冬季养生防病注意啥?中医专家来支招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大自然进入收藏阶段,人体也迎来健康挑战。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乔黎焱介绍,秋冬季是流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心脑血管事件。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