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如何防“踩坑”?中消协支招牢记“三个不”

2025-03-05 06:06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网购如何防“踩坑”?中消协支招牢记“三个不”

2025年03月05日 06:06   来源:新华网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面对“限时特惠”“品牌同款”等情形,消费者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中国消费者协会4日发布消费提示,网络购物牢记“三个不”,即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

  【谨慎识别促销活动真实性】“原价999元,限时特惠99元”“限时秒杀倒计时”,很多看似优惠让利的促销活动是否真实,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实际上,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等方式诱导消费。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吕金波表示,此类行为涉嫌违反我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或平台历史价格查询功能,核实商品真实价格波动情况。理性对待“限时”“限量”营销话术,避免因冲动下单造成经济损失。留存商品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防范假冒伪劣风险】“品牌同款”“正品代购”,网络平台部分商家以“低价清仓”“工厂直销”为名销售假冒品牌商品,或通过仿冒商标、模糊描述误导消费者。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认证的自营店铺,查验店铺公示的营业执照等资质。收到商品后仔细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产品批次等信息,发现异常立即拒收。保留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及聊天记录,作为维权依据。

  【警惕新型诈骗手段】近期频发“冒充客服退款”“快递丢失理赔”等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消费者订单信息,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提供短信验证码或下载不明软件,导致消费者资金被盗。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所有售后问题都应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联系客服;拒绝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防“屏幕共享”操作,避免远程操控导致账户失控;谨记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部分商家违规收集消费者身份证号、人脸数据等个人信息,或通过快递面单非法收集、买卖用户地址、电话,导致骚扰电话、诈骗风险增加。

  消费者如何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防范隐私泄露?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提供详细住址,可填写代收点或快递柜地址;丢弃快递包装前,务必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定期清理缓存数据。

  【依法主动维权】当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商品质量缺陷、拒不退换货等问题怎么办?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维权途径可依次选择协商解决、平台介入、投诉举报、司法诉讼。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若协商未果,可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处理;平台处理不佳可通过“消协315”投诉平台或者热线电话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赵文君)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春困秋乏,不想动?且看古人的“坐”法……

只因坐姿孟子差点要休妻关于坐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在历史上我们熟悉的故事孟子休妻,正是箕踞这种坐姿引起的。在成都博物馆的成都历史文化展厅,有一件名叫支踵的漆器文物,乍看并不惊艳,但它却是古人的护膝神器,支踵主体为小型凳状结构,使用时夹在两条小腿之间并隐藏于臀部下方,外观仍保持传统跪姿形态,却能减轻双... [详细]

“秋冻”“贴秋膘”有讲究!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

俗话说秋不养生冬易病,入秋以来气温逐渐下降,科学养生也被提上日程。刘清泉举例说,低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阻力增加,加大脑血栓、心绞痛风险,这类人群需注意头部、颈部等重要部位的保暖。洗发可选择含有何首乌、侧柏叶等成分的温和滋养型洗发产品,洗发后避免用电吹风高温吹头发,以减... [详细]

耸人听闻背后的生意经 揭开AI造谣利益链

如,湖南公安机关查处编造民警离职潮谣言案,江西公安机关查处MCN机构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造谣案,重庆公安机关查处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编造爆炸事故谣言案,广东公安机关查处编造广州限制外卖配送谣言案。全链条治理封住AI黑嘴近期,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