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为何痴迷 “又贵又慢”的“古董级”摄影?
什么是撕拉片?
撕拉片是一种能够“即拍即得”的实体照片成像技术,拍摄后相纸会自动显影,无须额外冲洗。这个名字来源于早期宝丽来相机的使用方式,拍摄后需要手动从相机中撕拉出相纸,再等待显影。现代撕拉片多是自动吐出相纸,但撕拉片仍作为即时成像相片的统称被沿用。
据了解,宝丽来在2008年破产后,通过重组和推出新款相机重新吸引市场;富士Instax则通过卡通联名、迷你相机等产品打入年轻人群体,有些还加入了自动对焦、蓝牙打印等功能,平衡了复古体验与现代便利性。
田女士日前新购一台LOMO INSTANT相机,暗红色的机身、复古设计,让她爱不释手。她说,一般在重要场合,比如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才会拿出相机拍摄,拍摄完了之后,请大家签名,再送给被拍摄的朋友。
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赵刚认为,撕拉片成功将怀旧情绪、实体价值、社交属性融合,成为现代人平衡虚拟与现实生活的载体,“撕拉片即时成像、即时分享,与年轻人的视觉习惯毫无违和感,因此更容易被他们接纳”。
湿版摄影受追捧
除了撕拉片,更为传统的摄影工艺——湿版摄影也受到追捧。
布好灯光,安排好被摄对象的位置之后,摄影师邸晋军走到一架古董相机后面,蒙上冠布,在磨砂屏上观察拍摄对象的倒立影像。由于景深非常浅,随着聚焦位置的前后移动,清晰范围也在明显变化。
构图完毕之后,邸晋军进入暗房制作湿版底片。在一块10×12英寸的铝板上“摊大饼”似地均匀涂上碘化物和溴化物溶液,再放进硝酸银乳液中浸泡四分钟。取出之后放进片夹,合上盖子,一张湿版底片制作完成。
“必须要在2—3分钟内完成拍摄,否则药液就失效了。”邸晋军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正是为什么先要布好灯光,提前进行构图的原因所在。在正式拍摄的时候,邸晋军又在被摄对象头颈部支了一个独特的架子。这主要起着固定作用,防止拍摄对象移动导致照片模糊。
“湿版摄影的感光度很低,开到最大光圈拍摄,也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邸晋军对我们说。因为配好的药水时间有些长,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邸晋军凭经验在光圈设置在5.6的情况下,曝光了20秒。
拍摄完毕之后,邸晋军取出片夹,回到暗房把湿版底片放进显影液里,影像逐步显示在铝板之上。简单水冲之后,再放进定影液里,一张肖像就逐渐清晰了起来。
湿版摄影是邸晋军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和媒介,从2008年接触湿版摄影以来,他已经创作了包括《青年》《智者》《戏班》等系列作品,是国内较早利用湿版摄影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摄影师。此外,他还在工作室举办了40期湿版摄影工作坊,培训了200多名湿版摄影爱好者。
另外一名湿版摄影师王洋,因为想要记录儿子的成长而接触湿版摄影,目前运营一家湿版摄影工作室。他说,2015年他一年才能拍三个人,到了第二年一天就可以拍三个人。目前,他的工作室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接单拍摄。他认为湿版摄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坐在相机面前直面镜头前真实的自己,从而找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王洋的视频号上记录了不少专程前来拍摄湿版肖像的顾客。其中有一位来自杭州的女士说,在拍摄湿版照片的时候,有一种站在舞台上、等待大幕拉开的期待感。
邸晋军认为,用180多年前的传统工艺进行拍摄,过程的仪式感、照片的物性、缓慢的节奏以及结果的唯一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完美,在快节奏的当下显得尤其珍贵。“这种手工化学成像,具有独特的色彩和肌理效果。有物性的东西,会有更高的价值,也更有温度。”邸晋军说。据新华社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