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诈骗、泄露信息……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电商这些“坑”

2025-07-24 06:47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售假、诈骗、泄露信息……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电商这些“坑”

2025年07月24日 06:47   来源:新华社   

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3日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商黑灰产犯罪有关情况显示,当前电商产业链不法乱象增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商领域相关犯罪1万余人。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涉电商犯罪领域以下情形值得重点关注:

■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相较于传统售假犯罪,利用电商渠道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侵权成本更低、营销模式更新、售假渠道更隐蔽、治理难度更大。

在徐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徐某某等人明知他人提供的白酒未获得注册商标权利人授权或许可,仍通过某电商直播平台对外销售,销售金额270余万元。

■电商领域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较为突出

电商行业涉及通信、物流、零售、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在利益驱使下,部分从业者违规获取个人信息并非法出售、提供。

在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成某某利用任职某公司电商业务部的职务便利,多次将其在工作中获取的30余万条跨境购物订单信息出售给他人。另外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张某某利用担任某科技公司信息安全负责人的职务便利,将公司后台电商平台的大量购物缓存数据导出后出售。

■依托电商直播实施的诈骗需警惕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商直播平台,利用公众对直播商品真伪难以鉴别的特点,精心设置直播话术,将廉价商品进行包装,以“高价回收”等为名实施直播诈骗行为,诱导消费者购买。

在检察机关办理的杜某某、石某某诈骗案中,杜某某、石某某虚构南非某顶级珠宝品牌中国代理人身份,伪造授权证书、检测证书,谎称直播间所售“三无”产品为南非珠宝,并以“高价回收”“保值增值”为诱饵,承诺一定期限后高价回购,后期再以“账号被举报”“突发疾病”等理由拖延,待平台钱款到账后人、店消失,转而注册新店铺继续行骗,直播账号换壳“重生”,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检察机关提醒: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使用者、经营者要依法用网,守法经营,坚决杜绝利用网络平台制假售假、侵犯个人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自觉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广大消费者要警惕网络消费陷阱,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刘硕、王雅頔)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售假、诈骗、泄露信息……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电商这些“坑”

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3日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商黑灰产犯罪有关情况显示,当前电商产业链不法乱象增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检察机关办案发现,涉电商犯罪领域以下情形值得重点关注:■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相较于传统售假犯罪,利用电商渠道销售假... [详细]

@青少年,暑期请警惕这些电诈陷阱

正值暑期,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社会经验不足、警惕性不强的学生群体,以兼职刷单返利、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等为代表的电诈类案件多发。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办案民警介绍,暑期是学生兼职的高峰期,诈骗分子往往抓住学生兼职需求较高的心态,在社交平台广泛投放兼职广告,吸引受害人主动联系,此后又不断切换身份... [详细]

暑热交织!健康安全度夏有“凉”方

大暑已至,湿热交蒸,养生防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科学防护可化危为机。体质弱、高龄、皮肤对紫外线过敏者,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体质人群,以及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晒背后易上火,应避免。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等中暑表现,要立即使用冰袋等物理降温并及时补液。国家卫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