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人开锁 小心承担刑责

2025-07-28 06:43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推荐阅读 > 正文

网上教人开锁 小心承担刑责

2025年07月28日 06:43   来源:广州日报   肖欢欢

近日有市民发现,网络平台上有所谓的“开锁神器”公然售卖,也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各类开锁视频,甚至还有博主直播教人开锁。“看完顿时觉得家里的锁不安全了,如果这些开锁方法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有市民表示。这些做法是否触犯法律?隐患该如何消除?

乱象:“开锁教程”随处见

记者登录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开锁工具”“开锁神器”,均有大量相关商品页面弹出。而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类似关键词,不仅能搜出大量详细讲述如何开各种锁的教程,还有不少教人开锁的网络直播,这些“教程”的内容十分翔实,针对不同类型的锁都有相应的方法。在其中一场直播中,一位博主声称“只要用六根奇形怪状的小铁片,什么类型的锁都能开,甚至是防盗级别较高的智能门锁。”

记者发现,网上各种开锁工具和“开锁神器”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些工具有的由十多根铁丝组成套装,有的则是由各种形状的带尖钩铁片组成。在一个视频中,店家利用这些工具轻松打开了几把挂锁。但在商品介绍页,店家在描述中模糊用途,只提及该工具可以“快速维修”。

市民李先生之前在刷短视频时,无意发现平台上有很多教人开锁的视频,他对这类视频进行了举报,后来平台对有关视频进行了下架处理。截至发稿前,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这类视频依然存在,且数量还不少。

实测:“神器”效果被夸大

随后,记者尝试在某平台上以58元购买了一套所谓的“开锁神器”。收到工具后,记者按照卖家介绍的方法进行尝试,却打不开普通的铁锁;记者在另一个平台的直播中下单一套工具,但根据视频教程试了很久也不能将一把挂锁打开。

广东省锁业协会原理事、资深锁匠朱杰山从事开锁行业已经有20年。他介绍,网上售卖的这些所谓的“神器”在正规开锁行业中其实是入门级的工具,能开的门锁类型有限,消费者切莫相信商家夸大其词的宣传。“网上销售的‘神器’只能打开一小部分结构简单的门锁,稍微复杂一些的锁是打不开的,除非开锁人经过专业的学习。”他说。

朱杰山也曾网购过一些号称能开各种锁的“神器”,但发现根本不管用。“一些商家纯粹是吹嘘,当用户买回家开不了门锁时,他们就说是用户自己没掌握技巧。”

管控:“帮人开锁”须备案认证

朱杰山表示,开锁人员需要在公安部门备案后才能合法从业,如果市民不小心把门钥匙丢了,或是门锁坏了打不开,可以找线下有资质的开锁公司或是在公安机关有备案认证的开锁公司来帮忙开锁。

他提醒,开锁工具及开锁方法不应该在网络上流通。“在网上宣传开锁方法或者进行开锁直播,实际上也是在教唆犯罪。”

实际上,在互联网上发布“开锁教程”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不在少数。如2019年,张某等三人通过互联网销售开锁工具,同时通过视频链接、图片说明等方式教授开锁方法,但他们从未向客户询问具体的开锁原因。最终,三人因犯传授犯罪方法罪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也在加强对用户发布开锁相关视频的监管。近日抖音方面就回复记者表示,平台对宣扬偷盗、传授开锁技巧等内容会予以严格管控。

律师说法

“开锁教程”不应公开传播

在互联网平台售卖开锁工具,或是发布视频教别人如何开锁,是否存在违法风险?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表示,开锁是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点管理的行业之一。“非经正规机构、未附加充分警示的民用开锁技术教学视频,因其易被滥用为犯罪工具,不应在互联网公开传播。此类行为极可能被认定为违法,平台应及时下架。”

徐嵩表示,根据刑法,传授犯罪方法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商家如果没有主动传授犯罪方法,仅是售卖行为且并非明知买家是用于犯罪,一般不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但若该工具是‘三无产品’,或宣传语中暗示了其非法用途,商家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此外,商家如果存在“明知买家用于犯罪”或“主动传授犯罪方法”等情形,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徐嵩还指出,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社交平台对用户发布信息的行为负有法定监管责任。若违法开锁视频侵犯了他人权利,但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如审核资质、下架违法内容等,可能会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网上教人开锁 小心承担刑责

近日有市民发现,网络平台上有所谓的开锁神器公然售卖,也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各类开锁视频,甚至还有博主直播教人开锁。市民李先生之前在刷短视频时,无意发现平台上有很多教人开锁的视频,他对这类视频进行了举报,后来平台对有关视频进行了下架处理。 [详细]

“买家秀”竟出自卖家之手?虚假好评让购物如“雾里看花”!

不仅‘卖家秀’,现在连‘买家秀’都不敢信了。一些消费者发帖称,自己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分享的照片、文案被商家盗用,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商品评论区,也有卖家诉苦称,自家评论区几乎被其他店铺搬空了。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以商家名义联系到一水军中介,对方表示,半托。平台应赋予真实‘买家秀’更大的权重,同... [详细]

电信诈骗手段翻新 法律底线切莫触碰

法院审理查明,黄某向李某提供多名其他人员身份证件开设的多张银行卡,李某在明知银行卡中钱款系他人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分别多次在夜间到不同银行的ATM机上将钱款取现、转移。法官解释,关于明知的认定,首先,李某明确知道黄某提供的多张银行卡均为非其本人开设的银行卡,且均为多名不同人员开设的银行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