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伪营养师”忽悠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11月19日,中消协官网信息显示,中消协和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伪营养师”推销保健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显著上升,但对相关专业资质的辨别能力不足,让一些“伪营养师”有了可乘之机。这些“伪营养师”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构建起层层迷魂阵,刻意营造焦虑氛围、精心设计围猎套路,制造连环骗局侵害消费者权益。他们擅长在各种社交平台塑造“健康管理师”“营养顾问”等专业形象外衣,通过短期速成的培训证书装点门面,甚至直接伪造资质证明。然后通过虚构的“健康奇迹”案例和定制化方案说辞获取信任,再以“疗程套餐”“买多省多”等名义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其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同类。整套流程下来,消费者动辄被骗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更讽刺的是,无论咨询“减肥”还是“孕期营养补充”,“伪营养师”给出的推荐方案几乎一致,所谓的“个性化指导”不过是推销的话术。
中消协和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建立“资质先行”的判断标准,结合自己所需,选择持有权威部门认证、专业认可度高的资质证明的营养师;坚守“科学理性”的消费底线,明确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选择正规咨询渠道,比如医院营养科、正规康复理疗机构等。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