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 防暑别忘养心祛湿

2025-05-08 06:37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入夏 防暑别忘养心祛湿

2025年05月08日 06:37   来源:广州日报   

立夏已至,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吴宇金介绍,中医认为,心对应夏,心气通夏气,加上湿热渐盛,易出现心火亢盛、津液耗损、湿气困脾等问题,因此,养心防暑祛湿是立夏养生关键。

多做轻运动 有助升阳祛湿

吴宇金介绍,入夏之后,多做一些轻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排汗排湿,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等。不过,运动养生应以“适度升阳,微汗为度”为原则,需避免大汗伤津。

立夏节气里,清晨和傍晚是运动的最佳时段。清晨6~8时,太阳刚刚升起,空气清新,此时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轻运动,有助肝气疏泄,激活心肺功能。傍晚5~7时,紫外线减弱,温度也稍微下降,可以进行快走、瑜伽、游泳等运动,也有助身体祛湿。

如果工作繁忙运动时间有限,不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来缓解一些入夏后的常见不适。比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和“单鞭”,可疏通三焦经,缓解夏季胸闷,每日练习15-30分钟为宜,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可升发阳气,改善肩颈僵硬,“摇头摆尾去心火”可清降心火,缓解烦躁失眠。建议每式各练习6-8次。

此外,吴宇金提醒,入夏后运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5点:

①避免高温下剧烈运动,易引起中暑,甚至诱发心梗。

②避免运动后吹冷风,及时擦干汗液换干衣服。

③避免在低温空调房内运动,低温环境会导致毛孔闭合,湿毒难排,反增关节病风险。

④避免运动过后立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使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头痛、感冒。

⑤运动后宜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切忌猛灌冰水,以免出现胃肠痉挛疼痛。

睡好子午觉 祛暑气安心火

吴宇金提醒,养心是立夏养生的关键,建议把握好睡子午觉的好时机。所谓“子时深睡养肝胆,午间小憩心火安。夏日起居顺天时,阴阳调和病不缠”。中医认为,子时(23:00~次日1:00)胆经当令,此时深睡可助肝胆排毒,涵养初生阳气;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阳气最盛,小憩20~30分钟可平复心火,有助预防夏季心烦、中暑。

此外,立夏也须重视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以避免心火过旺。她建议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晨起可静坐10分钟,闭目观想“绿荫清泉”,配合深呼吸。

2.多参与一些宁心安神的文体活动,如练习书法、插花、下棋、绘画、钓鱼等。

3.忌与他人激烈争执,以免引发头痛、血压升高。

4.忌长时间刷手机,以免加重眼干心烦症状。

推荐四道立夏茶汤方

吴宇金提醒,入夏后湿热渐重,需要注重养心护心、清热防暑、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四方面,有养生需求的朋友,不妨适当多食以下相应食材调理。

1.养心护心类

红枣、红豆、桂圆可补心血、安神。苦瓜、莲子心可清降心火。

2.清热防暑类

冬瓜、黄瓜、绿豆、荷叶、薄荷、绿茶可清热解暑。

3.滋阴润燥类

银耳、玉竹、沙参、麦冬、百合、乌梅可润肺益胃生津,泥鳅、鸭肉可滋阴补虚。

4.健脾祛湿类

赤小豆、薏米、茯苓、扁豆、眉豆、山药、芡实、陈皮可健脾祛湿开胃。

对应四个立夏养生重点,她推荐了以下四道汤茶方:

1.鸭肉冬瓜汤

食材: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张,陈皮5克。

做法:鸭肉、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以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滋阴养心,健脾利湿。

适用人群:户外工作、运动后汗多、口干舌燥、心烦气躁、食欲不振、身体困重者。

2.莲子百合四神养心汤

材料:鲜莲子(带芯)30克、百合20克、桂圆肉10克、茯苓15克、薏米20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去血沫,薏米、茯苓提前浸泡30分钟;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1.8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加少许盐调味,撇去浮油即可。

功效:清心火养心阴、祛暑湿。

适用人群:因为长期熬夜过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夜间盗汗、手足心热者。

3.茯苓薏米茶

材料: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怀山药10克、赤小豆10克、芡实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进养生壶或者锅里,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煮水代茶喝。

功效:健脾祛湿防暑

适用人群:平素脾虚湿重(尤其肥胖者),立夏后昏沉思睡、头重如裹、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腻者。

4.姜枣桂圆茶

材料:带皮生姜3片、去核红枣3颗、桂圆3颗、红糖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进养生壶或者锅里,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煮水代茶饮。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养血、升阳排湿。

适用人群:因久居空调房,出现鼻塞流清涕、食冷腹泻胃痛、肩颈僵硬、经期冷痛者。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吴宇金主任中医师

(吴婉虹 徐心怡)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暑期“摘镜热”,如何选择近视手术?

暑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孩子进行近视手术。其次,近视和散光的度数要在安全范围内,如激光类手术适合1000度以内近视、300度以内散光,而ICL晶体植入术则可矫正更高度的近视和散光。加法手术,如ICL晶体植入,不需要切削角膜,而是把一枚超薄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相当于在眼睛里放了一副隐形眼镜,适合高度近视或角... [详细]

“小偷小摸”怎么防?警方提醒你注意了

家里遭了贼,报案价值太小,不报案心里窝火。民警在现场提取到嫌疑人的DNA生物检材,通过视频追踪和DNA比对,最终确定嫌疑人为欧某某,并关联出周边县市多起砸车盗窃案。据一位盗窃团伙成员交代,一次在实施盗窃时,他们先是轻松打开了铁质门锁,却发现门锁上方还加装了插销锁,强行撬开会发出很大声响。对于普通人而言... [详细]

当心“高温刺客”!别不把中暑当回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常务副主任李晓晶介绍,中暑分为先兆、轻症、中症和重症中暑等阶段。先兆中暑时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此后如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轻症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会导致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主任黄烨指出,中暑后可选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