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哮喘、大面积皮疹 那么多人都过敏了?
春天欣赏花海,夏天沐浴阳光,秋天尝尽瓜果,冬天享受美食,三餐四季,稀松平常的美好,却是一部分人的噩梦,避之不及。
轻则打喷嚏、流鼻涕,重则引发哮喘、大面积皮疹,甚至会窒息、休克,处理不及时还会危及性命。
过敏,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际上有着足以颠覆我们生活的能力,将越来越多的人困在“罩子”里。
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过去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总患病率达22%。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我们一起来探究过敏,看看过敏到底离我们有多近?
30%~40%的人困在过敏中
虽是轻症但不可掉以轻心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汪慧英的门诊,因为过敏前往的患者络绎不绝。
“前段时间,只要我跑步流汗,身上就会出现风团,浑身痒。人家都说我过敏了,可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不得不运动流汗啊。”
“我现在闻不得烟味,一闻二手烟,口角立马有红斑,有时候还有渗液。这也太丢脸了,害得我找各种理由推掉了好多饭局。”
“我可能对杭州的环境不适应,待在杭州,每年都湿疹,尤其是梅雨季。上半年在洛杉矶待了2个月,一点事情没有,我还以为自己好了。这不回来又赶上了杭州的梅雨天,湿疹再一次发作,全身都有,痒得不行。”
……
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汪慧英习以为常,“我国30%~40%的人群受到过敏的困扰。这个数字可不少,足以说明过敏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过敏是一种人体免疫缺陷,过敏原刺激过敏体质人群,身体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过敏症状产生。事实上,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过程。
汪慧英说,过敏类型最常见的有呼吸道过敏,包括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皮肤过敏,例如湿疹、荨麻疹等;消化道过敏,例如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等。还有比较小众的眼部过敏,比如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会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和免疫力较低也有关系,所以“一老一少”更容易过敏。另外,有过敏家族史的人也更容易发生过敏。“虽然过敏是轻症,死亡率也很低,但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性命。”
过敏原五花八门
很多是“作”出来的过敏
过敏离不开过敏原。
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接触的任何事物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都能成为过敏原。
目前,8大类170多种食物已经被证实可以导致过敏,常见的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有壳海鲜、大豆、小麦等;空气中的尘螨、宠物皮毛、花粉、真菌、二手烟、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也会导致过敏;另外还有药品、紫外线等。
“排在前三位的过敏原,过敏人群最庞大的是尘螨、花粉和海鲜。”汪慧英说。一些患者还会分享自己冷门的过敏原:冷空气、塑料、特殊气味、金属,甚至是异性的体液……
有企业老板因为金属过敏,除了不佩戴任何首饰外,还将眼之所及的金属物件全部换掉,像门把手;有家庭主妇对甲醛过敏,只要闻到就恶心、胸闷,甚至晕厥,便换了好几套房子,从新房换到老破小;也有余姚大姐对米饭过敏,常年以杂豆为主食……
汪慧英在门诊中常常被问及:我之前不过敏,为什么现在突然过敏了?
“因为人的机体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免疫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人的机体会慢慢老化,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导致人的系统、状态发生改变。”她解释,这是免疫学的一个发生机制,通过一定状态下机体的免疫环境、免疫状态的改变,导致原来无害的物质突然发生自体的过度反应,便发生了过敏。
在她看来,如今过敏人群的增多,很多都是“作”出来的,不良的生活方式让过敏乘虚而入。“尤其是喜欢大鱼大肉和冷饮的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不稳,又爱熬夜,免疫系统得不到休息,身体防线全线崩溃,只要接触过敏原,身体就会发出警报。”汪慧英认为,过敏是身体异常发出的最早警报,务必重视。
尘螨是儿童过敏最大元凶
养孩子不能太精
杭州出梅,唐兰芳是从哮喘患儿的数量变化感知到的。
她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年梅雨季,过敏患儿暴增,温度、湿度的改变滋生各种霉菌、尘螨,让过敏体质的儿童避无所避,鼻炎、哮喘的患儿就诊特别多。一旦出梅,过敏患儿急剧减少。
事实上,儿童过敏和成人过敏还是有所区别的。唐兰芳介绍,刚出生的过敏宝宝表现为湿疹、牛奶蛋白过敏;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两三岁,孩子呼吸道过敏表现会越来越明显,鼻炎、哮喘患儿增多,这属于过敏的历程。一般来说,过敏性哮喘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会自愈,而鼻炎的症状往往需要长期的管理。
唐兰芳做过不完全统计,儿童50%以上的过敏是因为尘螨引起的,10%左右的过敏是因为狗毛和猫毛引起的,其次像霉菌、柳树杨树等飞絮、蟑螂、牛奶、鸡蛋白、虾蟹、花生和黄豆等都是容易引起过敏的因素。
唐兰芳认为,对于儿童来说,预防过敏,应该从源头预防。“自然才是最好的,比如说从一开始,可以的情况下,孕产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生命的早期尽量避免抗生素的使用。”
在过敏医学上有个著名的“卫生假说”,是说儿童早期生活的环境越清洁,日后发展成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愈大。唐兰芳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养孩子不能太精,环境过于干净,反而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生物制剂改变体质
超2000名儿童完成脱敏
那么,过敏的治疗能一劳永逸吗?
目前,过敏的治疗还是以药物为主,对症治疗。“脱敏和生物制剂的治疗把临床千奇百怪的病人又从光怪陆离的过敏世界拉回正常世界。”汪慧英说,如今临床中运用的靶向生物制剂,给过敏人群的治疗多了一种选择。
生物制剂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蛋白质类药物,能够精准靶向过敏性疾病中的关键炎症因子。简单来说,传统药物像“广谱灭火器”,而生物制剂更像“精准定位的导弹”,针对特定致病环节发挥作用。
汪慧英的一名患者是宠物博主,在网络中依靠和宠物的互动来赚取流量。但是这名博主宠物毛发过敏,严重到上不了镜。为了继续这份事业,汪慧英为其使用了生物制剂,在定期的治疗中,体质稍有转变,过敏反应减弱了。
针对儿童,在2007年,浙大儿院开始做脱敏治疗,不过目前只针对尘螨过敏的患儿,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患儿成功脱敏。“脱敏治疗非常有效,不过持续的时间较长,要3到5年。”唐兰芳说。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