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亚热,科学防控备好三件套

2025-08-05 06: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基孔肯亚热,科学防控备好三件套

2025年08月05日 06: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钟艳宇

2025年夏季,基孔肯亚热疫情在全球多地暴发,我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等地出现输入性传播病例,这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轻症为主、以“剧烈关节痛”为特征,但其快速扩散能力引发广泛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科主任高燕、主治医师王越,系统梳理了公众关切的问题,助力科学防控。

从非洲到全球的“曲肢病”

首次发现该病是在1952年的坦桑尼亚,因患者关节剧痛得名“曲肢病”(基孔肯雅意为“弯曲”)。20世纪60年代传入东南亚,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三分之一人口感染,欧洲多国出现本土传播。

我国1986年云南首次分离病毒,2010年广东东莞暴发首起社区疫情,2025年截至目前,佛山顺德累计报告超3000例。

通过花斑蚊叮咬传播

基孔肯亚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需2~10天,叮咬感染者后,健康人潜伏期多为3~7天。患者发病初期,指7天内,血液含病毒,灵长类动物(如绿猴)也可能成为宿主。

易感人群:全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婴幼儿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

临床症状:从发热到慢性疼痛,急性期发病1~7天,会出现突发高热,39℃-40℃,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躯干、四肢及手掌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典型症状为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剧烈疼痛,晨起时关节僵硬。

恢复期:数周至数年。多数患者1~3周缓解,但约30%病例关节痛持续超6周,有的发展为慢性关节炎。从目前发病情况看,大部分为轻者,有部分患者因关节痛影响走路,需要一定的时间康复。

防控核心:灭蚊、清积水、早诊断

政府行动。广东全省启动“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策略,佛山每日消杀重点区域;并发动群众“大扫除”,降低伊蚊密度;确诊病例隔离治疗,防止蚊媒二次传播。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Ⅰ类地区(广东、海南等)实施“多病同防”,基层医疗机构对发热伴皮疹、关节痛病例开展多病原核酸检测;海关加强入境筛查,对疫区归国人员发放《就诊方便卡》。

个人防护“三件套”。做好物理和化学的双重屏障。包括:

穿衣:户外活动穿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安装纱窗纱门,睡眠时使用蚊帐,暴露部位涂抹避蚊胺(DEET)或避蚊酯(IR3535)的驱蚊剂;远离树荫、草丛等伊蚊活跃区,使用电蚊拍、蚊香液辅助灭蚊。

环境:每周清洗水培植物容器,加盖储水设施,避免积水,以防蚊卵孳生;庭院树洞、竹筒用沙土填平;密封处理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防止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治疗原则是对症为主,积极处理。

对于轻症,退热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止痛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关节痛。止痒用炉甘石洗剂或抗组胺药。持续高热超72小时、意识改变、出血倾向需立即住院。

基孔肯亚热仅通过伊蚊传播,无直接人传人的证据。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仅退款”风波再起, 用AI伪造证据竟成作弊利器

商圈叫停仅退款机制才几个月,风波再起:这一次,AI竟成了造假利器。触犯法律底线实际上,不良买家利用AI生成虚假图片或视频申请仅退款已经造成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恶意索赔更可能侵害商家财产权,需承担赔偿、返还退款等责任,若明知是虚假AI内容仍以此获利,可能构成诈骗罪。 [详细]

雷暴天气暗藏健康威胁!如何科学避险?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强降雨和雷暴天气频发。科学防护因人施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恒毅说,面对雷暴天气,普通人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收到雷暴预警尽量避免外出。针对哮喘和过敏体质人群,张永明建议,雷暴天气前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备好... [详细]

“宅家”也会中暑?“室内中暑”要当心!

专家提醒,高温高湿的室内也潜藏着中暑风险,室内并不比室外更安全。当温度湿度超过标准值时,及时通过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通风、及时补水或转移离开高热环境等手段,降温散热避免中暑发生。闫圣涛还提醒,除老人孩子需要特别注意外,通风不良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者、患有少汗症等基础疾病人群等,也需注意室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