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这种“隐形病菌”可能危及生命

2025-08-05 09:55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感染这种“隐形病菌”可能危及生命

2025年08月05日 09:55   来源:金陵晚报   

□通讯员 朱诺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69岁的张大爷在老家过着悠闲的农家生活,院子里散养着十几只鸡,每天喂食、打扫鸡舍,成了他打发时光的消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平静,究其原因,竟是与其爱好养鸡有着重要关联。

爱好养鸡却感染脑膜炎

这天,张大爷在忙碌后感觉极度疲劳,起初只是轻微头痛和低烧,当地诊所诊断为“普通感冒”,治疗后症状曾短暂缓解。但三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张大爷出现胡言乱语、意识混乱,甚至无法正常对答,并伴有步态不稳和恶心呕吐,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南京市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王蔚主任医师了解病史后,立刻为张大爷进行腰穿抽取脑脊液检查:果然其脑脊液中蛋白和细胞数显著增高,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征。进一步检测显示,张大爷脑脊液墨汁涂片找到隐球菌,隐球菌荚膜抗原也显示阳性,最终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张大爷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类似患者都因早期症状类似流感而被忽视,延误诊治。”王蔚说。

作为乡村厨师,王女士经常需要接触家禽,杀鸡、处理食材。突然有一天,王女士出现头痛、畏寒症状,三天后情况越来越恶劣,头痛欲裂,双眼睁不开、看不清,呕吐不止……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王女士甚至出现抽搐、嘴角眼睛歪斜、失去意识,经过检查,最终被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对于果农来说,最难防治的不是病虫害而是野鸟,刚长出来的幼果就被野鸟啄食,一啄过果子就废了,对果农来说损失很大。“做个网兜抓起来,以儆效尤。”果农出身的钱先生,经常会用网兜抓野鸟,试图驱赶野鸟“侵犯”果园。但近日,钱先生的头剧烈痛起来,并且出现低热,他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后并无减轻症状,并且还出现了喷射性呕吐,双眼视力变模糊,听力也减弱的症状,前往医院最终也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王蔚表示,张大爷的养鸡爱好、王女士常接触禽类的工作性质、钱先生驱赶野鸟的行为,都很可能成为所患疾病的感染源。

乘虚而入的“隐球菌”

什么是隐球菌性脑膜炎?“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感染,这种真菌常潜伏在土壤、腐烂植物和禽类粪便中。”王蔚介绍,隐球菌大量存在于鸡、鸭、鹅、鸽等禽类的粪便中。主要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孢子、创伤性皮肤接触、吃进带菌的食物,感染人体,“与鸡、鸽子等禽类长期接触的人群是高危群体,因为鸡粪富含隐球菌孢子,在打扫鸡舍或接触粉尘时,孢子可能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正常人经常会暴露在隐球菌的环境中,但发病的人极少,这是因为人体自身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是,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感染隐球菌后,主要会引起肺炎和脑膜炎,也可能会引起皮肤、骨骼或内脏器官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达40%。“隐球菌脑膜炎具有病情危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死率高的特点。这种病发病率虽低,但疾病进展缓慢而隐秘,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易误诊。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及时就诊与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专家提醒。

因误诊而差点耽误治疗的段先生,就因此感到后怕。“我近来反复出现头痛,症状时轻时重,一直以为是疲惫所致,最后甚至发展到影响睡眠,伴有健忘、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即被紧急送至医院,结合症状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段先生回忆。

如何及时识别症状?专家表示,大部分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低热和中等程度发热、渐进性头痛、精神和神经症状。“常表现为精神错乱、易激动、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嗜睡等,大量出汗。”专家介绍,“患者颅内压增高往往比较明显,头痛、恶心、呕吐较剧烈,病情进展可能累及颅神经,例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视神经等,也会出现颅神经麻痹,表现为听觉异常或失聪、复视或视力模糊、眼球外展受限等,脑实质受累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脑功能受损,癫痫发作和痴呆等临床表现。”

专家提醒,对于任何伴有发热、头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体征的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或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均应警惕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高危人群如何远离风险?

王蔚介绍,禽类接触是隐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者往往有鸟类、家禽,特别是鸽子密切接触史,也有些患者与桑拿、清理久置衣物、整理陈旧书籍、接触发霉食物或物品等活动相关。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若非职业需要,尽可能不饲养禽类,它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较高,高危人群不要和鸽子有过分亲密接触,清理鸽粪时应做好防护。”王蔚提醒,“如果养殖禽类,保持环境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养鸡时可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吸入粉尘或接触粪便。工作后彻底洗手,并更换衣物。”

专家强调,对禽类一定要清洗干净并且煮熟煮透后再食用,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有更大的概率受到感染,需增强体质,不接触活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触老旧物品记得佩戴口罩。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识别早期信号很重要。专家再次强调:“若出现持续性头痛、发热伴意识变化,切勿当成‘感冒’忽视。尤其在有禽类暴露后,应及早就医并强调相关历史,以排除隐球菌感染”。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仅退款”风波再起, 用AI伪造证据竟成作弊利器

商圈叫停仅退款机制才几个月,风波再起:这一次,AI竟成了造假利器。触犯法律底线实际上,不良买家利用AI生成虚假图片或视频申请仅退款已经造成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恶意索赔更可能侵害商家财产权,需承担赔偿、返还退款等责任,若明知是虚假AI内容仍以此获利,可能构成诈骗罪。 [详细]

雷暴天气暗藏健康威胁!如何科学避险?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强降雨和雷暴天气频发。科学防护因人施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恒毅说,面对雷暴天气,普通人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收到雷暴预警尽量避免外出。针对哮喘和过敏体质人群,张永明建议,雷暴天气前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备好... [详细]

“宅家”也会中暑?“室内中暑”要当心!

专家提醒,高温高湿的室内也潜藏着中暑风险,室内并不比室外更安全。当温度湿度超过标准值时,及时通过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通风、及时补水或转移离开高热环境等手段,降温散热避免中暑发生。闫圣涛还提醒,除老人孩子需要特别注意外,通风不良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者、患有少汗症等基础疾病人群等,也需注意室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