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呵斥装病的娃 治愈开学焦虑快试这些方法
暑假结束,秋季学期开学,你家的“神兽”开学前几天是不是开始睡不着、吃不下,一提作业就蔫,甚至莫名其妙喊头疼、肚子痛?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王磊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可先别轻易呵斥娃在“装病”,因为这可能是“开学焦虑症”在悄悄作怪。
什么是“开学焦虑症”
王磊介绍,俗称的“开学焦虑症”学名叫“开学适应障碍”,可不是孩子“作”,而是实打实的情绪压力反应。
王磊表示,孩子有这些表现要特别留意:情绪表现上,易怒、爱哭、烦躁不安;身体表现上,喊头痛、肚子痛,食欲明显下降;睡眠表现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易醒;行为表现上,拒绝聊学校、注意力涣散、咬指甲;社交表现上,不愿意找同学玩,对集体活动没有兴趣。
孩子的开学焦虑源自哪里
为什么孩子在新学期开始时产生开学焦虑呢?王磊表示,孩子自身性格敏感、家庭影响以及离开熟悉环境的分离焦虑、即将面临的外部挑战等因素,都可能让孩子产生开学焦虑。
●自身性格敏感
性格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因压力、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等因素产生焦虑。例如担心学习表现、害怕被孤立或评价等,可能会让孩子在开学季出现焦虑的表现。
●家庭影响
家庭因素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家长的期望和情绪等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期望过高、过度批评、父母焦虑等因素都可能让孩子陷入开学焦虑。
●分离焦虑
部分年龄较小的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学校,可能感到迷茫、痛苦或者思念家人。此外,家长的溺爱还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可能会加重分离焦虑。
●外部挑战
在新学期,面对学业表现、考试成绩、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孩子可能出现焦虑情绪。同时,学校环境中的社交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外部因素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开学焦虑
王磊提醒,孩子出现开学焦虑时,即使没有出现身体不适,家长也不能大意,通过识别预警、主动沟通、行为干预、及时带孩子就医等方式,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开学焦虑。
1.识别预警。当孩子出现拒绝上学、学习效率下降、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等表现时,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在后续的生活中细心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甚至恶化,就需要家长及时介入,不能放任不管,只让孩子独自面对。
2.主动沟通。家长需要主动倾听孩子的感受,鼓励孩子表达担忧和恐惧,通过交流与倾听,明确孩子开学焦虑的来源。此外,家长需要保持理解和共情,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要帮助孩子建立对开学的积极期待。
3.行为干预。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后,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改善。比如,面对孩子的社交焦虑,家长可以提前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预演交友场景;面对孩子的学业焦虑,家长需要帮其设定合理的学业期望,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4.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的开学焦虑持续时间长、症状比较严重,对孩子的正常学习或生活产生影响,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儿童焦虑障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变孩子的负面思维模式,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这4个方法可以帮孩子“软着陆”
王磊表示,“开学焦虑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正常群体的孩子们在开学季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表现,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为帮助孩子们迅速适应新学期的节奏,王磊向家长推荐4个方法,帮孩子“软着陆”:
1.慢慢调整生物钟。临近开学,别突然逼孩子早睡早起。可以从提前15分钟睡觉、早起10分钟开始,逐步接近上学作息时间。白天适当户外活动,晚上减少玩手机、看电视,营造安静的入睡环境。
2.动起来,甩掉焦虑。运动是“天然快乐剂”,每天尽量保持户外运动,比如跳绳、骑车、跑步。出点汗后,情绪会放松不少。
3.用准备感代替焦虑感。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文具,补完暑假作业。列清单、打钩钩,把事情一件件完成,慌乱感自然会下降。
4.多聊开学的好事儿。“开学就能见到好朋友啦”“这学期有你们最爱的科学实验课哦”……
据扬子晚报
(审核: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