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子能否长高 冬季“蓄力”很重要

2025-11-18 06:48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孩子个子能否长高 冬季“蓄力”很重要

2025年11月18日 06:48   来源:金陵晚报   

“天这么冷,娃裹得像个小粽子,出门都费劲,长高的事开春再说吧!”随着气温骤降,不少家长都默认冬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冬眠期”,把身高管理暂时搁置。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张敏在门诊中发现,每年开春后的身高监测数据显示,冬季做好养护的孩子,春季猛长期平均能多长2—3厘米,部分甚至能实现5厘米的突破;而忽视冬季管理的孩子,往往会被拉开明显差距。“冬天不是长高‘淡季’,而是为春季猛长打基础的黄金储备期。”张敏强调,睡养、食养、动养,抓住秋冬养护3个关键点,才能让孩子在来年的生长竞赛中占据优势。

冬季个子长得“慢”,是什么“拖后腿”?

“家长觉得孩子冬天长得慢,其实是多种外界因素叠加导致的暂时性放缓,并非生长机能‘休眠’。”张敏解释,儿童身高增长是持续动态的过程,冬季看似增长幅度不及春季,核心问题在于日照、运动、营养三大关键因素出现“短板”。

日照不足是冬季长高的“头号拦路虎”。人体维生素D主要靠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而冬季白天缩短、紫外线强度减弱,再加上孩子穿着厚重衣物,皮肤暴露面积大幅减少,维生素D合成量骤降。“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搬运工’,缺乏会导致钙吸收效率下降50%以上,直接影响骨骼钙化和生长。”张敏解释。

运动减少和营养失衡形成“双重拖累”。冬季气温低,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从每天2小时缩减至不足1小时,甚至完全在室内待着。而骨骼生长需要适度的机械刺激,运动不足会导致骨骼受力减少,生长板活跃度降低。同时,冬季家长偏爱给孩子进补高油高糖的“能量餐”,比如红烧肉、油炸鸡块、奶油蛋糕等,看似滋补,实则容易导致体重飙升,多余脂肪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反而拖慢身高增长。

疾病侵扰也会“偷走”身高。秋冬季节温差大,流感、支气管炎、肠胃炎等疾病高发,孩子生病期间食欲下降、营养吸收不良,身体会将能量优先用于对抗疾病,生长发育自然会暂时“让路”。张敏提醒,若孩子冬季反复生病,累计病程超过1个月,很可能导致全年身高增长目标完成率下降10%—15%。

用“睡养”抓住生长激素分泌“黄金窗口”

那么,如何在冬季为孩子长高蓄力呢?“身高增长的核心引擎是生长激素,而高质量睡眠是激活引擎的关键。”张敏介绍,生长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深睡眠期的分泌量是白天的3倍,尤其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分泌高峰时段,错过这个窗口,再补觉也难以弥补。冬季夜长昼短,恰好为孩子延长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需求存在差异。“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周末补觉能弥补周内睡眠不足,这是错误的。”专家强调,生长激素分泌需要规律的生物钟,周末熬夜、白天补觉会打乱节律,导致分泌峰值降低。

提升睡眠质量比单纯延长时长更重要。专家给出三个实操技巧:一是营造“黑暗睡眠环境”,入睡后必须关灯,避免手机、夜灯等光源刺激,因为光线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能促进生长激素释放;二是建立“睡前冷静仪式”,睡前1小时远离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可通过讲故事、听轻音乐、泡脚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兴奋状态影响入睡;三是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入睡、起床时间保持一致,即使周末也不偏差超过1小时,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室内“动养”也是长高“加速器”

冬季是营养储备的关键期,吃得对、吃得均衡,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原料。专家表示,儿童冬季长高饮食需遵循“均衡多样、蛋白优先、高钙足量”的原则,避免陷入“盲目进补”的误区。

营养均衡的核心是“食物多样化”。专家建议家长每天为孩子准备至少12种食物,每周达到25种以上,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制品、大豆坚果等五大类。冬季新鲜蔬菜种类减少,可选择白菜、萝卜、菠菜等耐储存的蔬菜,搭配菌菇类提升口感和营养;水果可选择苹果、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品种,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优质蛋白是骨骼细胞分裂增殖的“核心原料”,必须足量摄入。专家建议,3—6岁儿童每天需摄入25—30克蛋白质,7—10岁儿童每天30—40克,11—13岁儿童每天50—60克。具体到食材,每天1个鸡蛋、300毫升牛奶是基础,再搭配50—100克鱼虾、50克瘦肉或豆制品。“冬季可以把鱼虾、瘦肉做成丸子、饺子馅,或者与蔬菜同炖,既保暖又能保证营养吸收。”专家特别提醒,避免用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替代新鲜肉类,这类食品含有的添加剂会影响生长发育。

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生长的“黄金搭档”。儿童每日钙摄入量需达到800—1200毫克,除了牛奶,豆腐、芝麻酱、虾皮等都是优质钙源,家长可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比如早餐加一勺芝麻酱,午餐搭配清炒西蓝花,晚餐喝一碗豆腐汤。维生素D方面,冬季日晒不足,必须通过外源性补充,专家建议,0—18岁人群每日补充400—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选择滴剂或咀嚼片,具体剂量需根据年龄和血检结果调整。

此外,家长需警惕“身高杀手”类食物:甜食会导致血糖波动,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还可能导致肥胖;高盐食物会加速钙流失。张敏建议,冬季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用油炸、红烧等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炒等方式保留营养。

“天气冷不是不运动的借口,冬季只要选对运动方式,室内也能达到刺激身高增长的效果。”专家解释,运动能通过机械刺激骨骼生长板,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改善睡眠质量,间接提升生长激素分泌。冬季运动的关键是选择纵向拉伸类运动,避开剧烈对抗性运动。

纵向运动是刺激下肢骨骼生长的“王牌项目”,在家就能轻松开展。专家建议:“跳绳是首选,3—5岁幼儿可练习双脚跳,每次10—15分钟;6岁以上儿童可尝试单脚跳、双摇跳等,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摸高跳也很方便,家长可在门框上贴一个彩色贴纸,让孩子双脚起跳触摸目标,每次15—20组,每组10次,能有效刺激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生长板。此外,立定跳远、蛙跳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搭配欢快的音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运动。”

伸展运动能拉伸脊柱和四肢,改善体态,让孩子看起来更挺拔。张敏推荐亲子瑜伽,家长可陪同孩子每天练习15分钟,既能锻炼柔韧性,又能增进亲子感情。此外,广播体操、舞蹈基本功中的压腿、踢腿等动作,也能有效拉伸肌肉和骨骼,家长可下载教学视频,和孩子一起练习。

专家表示,若天气晴朗、风力较小时,仍建议带孩子外出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冬季紫外线相对充足的时段,可带孩子到公园散步、慢跑、玩球类游戏,每次30分钟左右,既能接受日照补充维生素D,又能呼吸新鲜空气。外出时要注意保暖,穿防风透气的运动服,避免出汗后受凉。

(张沁沁 王婕妤)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天一凉就犯胃病 寒冷如何刺激你的肠胃?

秋冬季节一到,胃就闹腾起来:腹痛、腹胀、反酸、没胃口。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尤其是腹部受凉时,胃肠道血管就会收缩,可直接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更容易被胃酸、胃蛋白酶这些内部敌人攻击,从而引发炎症、溃疡或疼痛。石慧介绍,比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患者,过多的胃酸可能直接刺激病变部位... [详细]

“零基础”健身者如何锻炼?“新手友好型”运动指南来啦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持续升温。科学、规律的锻炼能增强肌肉、改善体态,但若忽视饮食管理,体脂率可能居高不下,肌肉线条被掩盖,效果大打折扣。充分的热身能提升心率,为剧烈运动作准备,保障心脑、肌肉和关节的氧供,避免运动中出现头晕、痉挛等意外。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液分泌,润滑软骨,减少摩擦。维持... [详细]

详解“国际惯例” 选座看好“攻略”

高铁已经成为长途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高铁以其速度、舒适度、准点率的优势,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但有些细心的旅客发现,高铁的座位有A、B、C、D、F,直接跳过了E座。不少旅客感到不解,E座到底去哪儿了?就此问题,本报记者咨询了铁路天津客运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