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有哪些“宜”与“忌”?中医专家这样说

2025-11-19 06:26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冬季进补有哪些“宜”与“忌”?中医专家这样说

2025年11月19日 06:26   来源:新华网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季通过饮食调理身体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小雪节气将近,气温将越来越低,如何正确进补以增强体质?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医专家为公众答疑解惑。

“中医提倡‘冬令进补’,其理论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介绍,冬季万物闭藏,人体阳气内藏,消化系统功能会偏旺盛,此时调养能更好地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精华之气在体内储存,来年春天精力便会更加旺盛。

冬季进补应该从立冬开始吗?对此,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亚博表示,其实,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前夕都适宜进补,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提前,南方温暖地区可稍作延后,“关键是要在身体状况最佳的时刻开始进补”。

冬令进补并非人人适宜。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说,气虚者和血虚者适宜进补,产后、大病后或手术后体虚者也可通过中医调理调气血、补虚劳,但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热处于急性期的人及湿热体质舌苔黄腻者不宜进补。

专家提醒,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进补前应请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综合评判,给出合理进补方案。

对于老年人和部分女性群体而言,进补也有一些“宜”与“忌”。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往往多个脏腑功能减退,伴有多种慢性病,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于国泳说,因此,老年人应“平补”“缓补”,循序渐进,切忌“峻补”“猛补”。

专家介绍,老年人冬令进补应以健脾益气为首要任务,可选用茯苓、山药等平和之品增强脾胃功能,以核桃、枸杞等食材来补益肾精,同时注意气血双补;推荐食用食疗粥,如温补肾阳的核桃粥、益气补虚的羊肉粥,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

此外,部分女性冬天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何迎春说,这种情况与中医所说的“血虚寒凝”“阳气不足”有关,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同时注意腹部、腰部、下肢保暖,每日用40℃左右的水泡脚15至20分钟以温经通络。

除了食补,服用膏方也是冬季进补的一个传统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膏方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因人制宜、处方灵活、服用方便、兼具治疗与预防功能等特点。

“膏方本质是依据个人体质和证候的特点量身定制的大型复方制剂。”黄亚博说,膏方适合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全面诊察后开具,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不可一方连用多年。(田晓航)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冬季需警惕慢阻肺病加重 早诊早治是关键

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专家提醒,慢阻肺病号称沉默的杀手,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下降容易诱发病情急性加重,早诊早治很关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包海荣说,慢阻肺病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提醒,... [详细]

天一凉就犯胃病 寒冷如何刺激你的肠胃?

秋冬季节一到,胃就闹腾起来:腹痛、腹胀、反酸、没胃口。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尤其是腹部受凉时,胃肠道血管就会收缩,可直接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更容易被胃酸、胃蛋白酶这些内部敌人攻击,从而引发炎症、溃疡或疼痛。石慧介绍,比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患者,过多的胃酸可能直接刺激病变部位... [详细]

“零基础”健身者如何锻炼?“新手友好型”运动指南来啦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持续升温。科学、规律的锻炼能增强肌肉、改善体态,但若忽视饮食管理,体脂率可能居高不下,肌肉线条被掩盖,效果大打折扣。充分的热身能提升心率,为剧烈运动作准备,保障心脑、肌肉和关节的氧供,避免运动中出现头晕、痉挛等意外。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液分泌,润滑软骨,减少摩擦。维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