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抗生素滥用可催生“超级耐药菌”

2025-11-24 06:27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家:抗生素滥用可催生“超级耐药菌”

2025年11月24日 06:27   来源:羊城晚报   

“感冒发烧吃阿莫西林”“孩子咳嗽就用阿奇霉素”“症状好转就停药”……这些看似常规的用药操作,实则是在给“超级细菌”可乘之机!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20日,珠江医院药学部联合感染管理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小儿综合内科、急诊科,开展多学科义诊及合理用药科普活动,该院药学部副主任腊蕾指出,在互联网医院和线下药学门诊中,发现不少民众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偏差。呼吁公众守住“精准用药”底线,拒绝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危害大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远超想象:一方面,频繁使用会加速细菌进化,催生“超级细菌”。“即使是最高级的万古霉素,也可能出现耐药性,最终导致感染无药可用。”腊蕾说,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药物会“不分敌我”地杀灭人体肠道有益菌群,从而引发肠道失调、过敏等健康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我国严令管控抗生素使用,出台一系列文件、采取专项整治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3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9.4%降到33.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6.2%降到7.1%。但在市民中,抗生素滥用现象仍然存在。

令人担忧的是,抗生素网购门槛极低,记者在某外卖平台测试,购买阿奇霉素仅需补充处方信息,1分钟以内即可下单成功,为误用滥用“开了口子”。珠江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剑锋也透露,临床中已出现儿童耐药案例:“以前支原体肺炎用阿奇霉素效果很好,现在有部分孩子用了没效果,可能是感染了耐药菌,这和抗生素滥用密切相关。”

用药存在三大误区

不少市民在使用抗生素时,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退烧神药,感冒发烧必吃。

冬季流感高发期,不少人一发烧就想靠抗生素“压下去”。腊蕾强调,8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不仅不能退烧,还会增加耐药风险、延长病程。

专家表示,正确的做法是体温超过38.5℃时,优先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若怀疑细菌感染(如出现黄浓痰、高烧不退超3天等),需经医生诊断后再用抗生素。

误区二:一张药方反复用,阿奇霉素“包治百病”。

“上次支气管炎吃阿奇霉素管用,这次咳嗽还吃它”——这种做法在家长中尤为常见。但腊蕾指出,每次感染的病因可能不同,阿奇霉素仅对支原体等特定病原体有效,对流感病毒、普通病毒感染无效。更关键的是,近年来细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持续上升,该药已非多数呼吸道感染的首选。儿童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盲目用抗生素只会徒增耐药风险。

误区三:“一天三次”=随三餐吃,症状好转就停药。

很多人把“每8小时一次”简化为“早中晚三餐后吃”,甚至症状稍有缓解就擅自停药。腊蕾解释,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时间依赖型抗生素,需每8小时服药以维持稳定血药浓度,间隔不当会导致治疗失败或耐药;而疗程不足(通常为7-14天)会让未被清除的细菌卷土重来,加速耐药性的产生。

市民切勿盲目网购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经医生或药师诊断后使用,市民切勿盲目网购。腊蕾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剂量、间隔时间,完成规定疗程,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擅自停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若出现腹泻、皮疹等副作用,轻微腹泻可补充水分电解质,皮疹需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抗生素必须在专业指导下使用,规避禁忌症。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储蓄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为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通知,明确储蓄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有关政策。根据通知,自2026年6月起,个人养老金储蓄国债业务开办机构开办个人养老金储蓄国债业务,即为在本机构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养老金投资者,提供购买储蓄国债的相关服务。养老金国债账户应当与投... [详细]

研究发现:运动对心血管益处男女有别

医学领域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贯穿始终的性别差异。近日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深入探讨了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发现运动建议同样忽视了性别差异。研究人员对80243名无冠心病人群进行追踪后发现,达到卫生部门建议的每周150分钟运动标准的女性,患冠心病风险降低22%,而达到相同标... [详细]

警惕“伪营养师”:“个性化指导”只是推销话术

为跳出养生陷阱、摆脱健康焦虑、树立科学理性消费观,中国消费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明确判断标准,坚守消费底线,维护自身权益。若协商未果,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进行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