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冬,仍需警惕蛇类出没
近日,“洞口县一男子被银环蛇咬伤后就医未注射血清便自行离院”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再度敲响被蛇咬伤后科学急救的警钟。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扩军表示,当前虽已入冬,蛇类活动不及夏季频繁,但温暖午后、向阳坡地仍有蛇类出没。若前往热带地区,或在国内山林里徒步,黑曼巴蛇、鼓腹巨蝰、蝮蛇等剧毒蛇类也可能现身,风险不容忽视。
毒蛇咬伤发病急、致死率高,特别是被银环蛇等神经毒类的蛇咬伤后,潜伏期内可能无明显痛感,一旦发作数小时内便会危及生命。黄扩军介绍,毒蛇咬伤后,毒液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对局部组织、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轻症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重症可引发呼吸困难、凝血障碍、休克等全身中毒反应,甚至死亡。无论秋冬还是夏季,被不明蛇类咬伤后均需按毒蛇咬伤紧急处理,第一时间就医。
热带地区需重点警惕黑曼巴蛇(神经毒,10至15毫克毒液即可让成年人致死)、鼓腹巨蝰(血液毒,致组织坏疽)。秋冬季节,国内需留意银环蛇(毒性强)、蝮蛇(耐寒性强,秋冬暖阳时常活动)、五步蛇、眼镜蛇等剧毒种类,途经山林时需格外防范。
被毒蛇咬伤后,需按以下顺序进行急救:
第一,立即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当地急救电话,清晰告知相关情况:具体位置;伤者人数及症状,如局部麻木、肿胀、呼吸困难等;疑似蛇种特征,如颜色、斑纹、头部形状等。
第二,保持患者稳定。伤者平躺,减少移动,避免因活动加速毒素扩散,尤其是旅游徒步时勿自行搀扶伤者行走;固定受伤肢体,保持低于心脏水平(如脚踝咬伤需抬高腿部),用干燥绷带或徒步背包内的布条松绑固定,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为宜,避免阻碍血流;立即移除戒指、手表、手镯等紧身物品,防止肿胀后无法取下造成二次伤害,佩戴的手套若覆盖伤口需小心剪开,勿撕扯。
第三,记录关键信息。标记咬伤时间、肿胀起始时间及疼痛变化,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拍摄伤口照片及蛇类影像(安全情况下),供医生快速匹配抗蛇毒血清,避免触碰或刺激伤口,秋冬伤口易受低温影响,勿暴露过久。
第四,禁忌行为不能尝试。禁止割伤伤口、用嘴吸吮毒液、用力按摩或冰敷/热敷伤口,秋冬低温下热敷易掩盖病情;避免饮酒、进食或服用非处方药物,以防加重中毒反应,旅游徒步时勿因慌乱误服随身药物;不要自行捕捉或打蛇,尤其热带地区及国内秋冬活跃的毒蛇攻击性强,可能引发二次咬伤。
(审核:欧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