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就用头孢? 奥司他韦48小时后无效?

2025-11-26 06:47 来源:重庆晨报
查看余下全文
(审核:欧云海)
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发烧就用头孢? 奥司他韦48小时后无效?

2025年11月26日 06:47   来源:重庆晨报   

当前流感病毒进入活跃期,医院呼吸科门诊量激增。奥司他韦48小时后服用无效、头孢能治流感、一发烧就用退烧药——这些常见认知成了“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江德鹏教授指出,奥司他韦48小时内使用最佳但高危人群超时效仍可获益,头孢等抗生素对流感无效,发热未超38.5℃可优先物理降温。专家提醒,精准区分感染类型、科学用药是应对关键,特殊人群需加强体征监测。

误区1

奥司他韦48小时“过期作废”?

高危人群仍可获益

“发烧第三天,吃奥司他韦还来得及吗?”在重医附二院呼吸科门诊,32岁的李女士拿着药盒追问医生。她的疑问戳中了很多人的焦虑——奥司他韦的48小时“黄金窗口”是否绝对?

江德鹏教授解释,奥司他韦的核心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而流感病毒在感染后48小时内复制最旺盛,此时用药能最快切断病毒扩散链条,通常可缩短1~2天病程,还能让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风险降低30%以上。这也是临床强调“尽早用药”的原因之一。

但“48小时”并非绝对红线。“对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哪怕超过48小时,只要还有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说明病毒还在复制,用药仍能减轻病情、降低重症风险。”江德鹏举例,上周接诊的76岁慢阻肺患者,发病60小时后才用药,最终未发展成重症肺炎。

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发现,奥司他韦已被摆上显眼位置,部分药店导购会主动推荐。江德鹏警示,奥司他韦是处方药,需医生判断是否适用,“普通感冒吃它没用,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擅自停药更易导致耐药”。

误区2

流感发烧就用头孢?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发烧咳嗽带痰,肯定是有炎症,得用头孢消炎。”不少人把头孢当成“万能消炎药”,流感季更是销量激增。但江德鹏明确否定:“头孢治不了流感,它只杀细菌不杀病毒。”

流感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而头孢类药物属于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江德鹏举例,若流感患者未合并细菌感染,服用头孢不仅缓解不了头痛、发烧等症状,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能导致腹泻、过敏,长期滥用更会产生耐药性,“以后真的细菌感染了,头孢可能就不管用了”。

那什么时候能用头孢?江德鹏强调,必须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比如持续高烧超3天不退、咳出黄绿色脓痰,或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临床上约30%的流感患者会合并细菌感染,这时候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他还补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不适用头孢,需用阿奇霉素等特定药物,“盲目用药只会延误病情”。

误区3

一发烧就用退烧药?

38.5℃以下先物理降温

“孩子发烧38℃,要不要吃退烧药?”家长群里,这样的提问总能引发刷屏。很多人把退烧药当成“定心丸”,却不知盲目退烧可能帮倒忙。

“发热其实是免疫系统在‘战斗’,适度低热能抑制病毒活性。”江德鹏解释,体温在38.5℃以下时,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最高,此时不用急于退烧,可优先用温水擦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物理降温,同时多喝温水促进排汗。但超过38.5℃后,高热可能损伤身体机能,尤其是儿童易引发惊厥,这时就需要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用药间隔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别同时吃两种退烧药,以免伤肝肾。”江德鹏提醒,曾有患者同时服用两种退烧药,导致急性肝损伤住院。

此外,特殊人群更要“区别对待”。儿童重点看精神状态,“就算烧到38.5℃,只要玩得好、吃得下,可先观察”;老年人则要密切监测氧饱和度、心率等,“一旦氧饱和度低于93%,或呼吸急促、意识模糊,不管体温多少,都要立即就医”。

江德鹏最后强调,流感季预防是关键,建议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日常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查个血常规分清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才能精准用药。”(李珩)


(审核:欧云海)

推荐阅读

保温杯里泡枸杞 并非每个人都适宜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养生标配。中医认为,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帮助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但以下五类人群不适合吃枸杞。此类人群常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怕冷、大便稀溏等,长期过量服用枸杞,可能加剧消化不良、腹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人群食用枸杞,可能加重不适,建议疾... [详细]

掌握“四藏”,科学“猫冬”还要避开“三个误区”

魏瑜表示,深冬时节寒邪渐盛,阳气易被耗散,藏阳气就是通过科学防寒保暖,助力阳气内敛,避免寒邪入侵。针对不同体质人群,魏瑜还推荐了几款医院特色代茶饮: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阳虚体质者,可饮用桂圆红枣生姜茶,温阳补气。避免过度思虑和焦虑,学会调节情绪,让精神与自然同藏,为冬季养生筑牢心理防线。 [详细]

“沥米饭降糖”引发热议 专家提醒:盲目跟风或付出营养代价

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而言,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平稳控糖,是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关键课题。但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食用‘沥米饭’与普通米饭后,人体餐后血糖的变化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所谓的‘降糖’效果其实微乎其微,远不能达到临床控糖的要求。这样的顺序能通过蔬菜和蛋白质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 [详细]